第0389章 震惊朝野(第2/3页)

寇准盯着两种犁具,询问道:“两种犁具,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文武大臣们闻言,竖起了耳朵,静静的等着寇季解释。

寇季却没有开口,而是把王云升推到了前面。

王云升在文武大臣们注视下,挺直了腰板,朗声把两种犁具的优劣性,说了一遍。

当听到了王云升讲述,两种新的犁具,可以将原有的曲辕犁一天耕种两亩地的效率,提高到四亩、六亩的时候。

文武大臣们,一脸惊愕。

两种新的犁具,居然提高了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他们怎么能不吃惊。

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大宋朝年产的粮食,可以跟着提升两倍、三倍。

大宋朝的良田没有空闲的,可大宋朝荒芜的土地,却多不胜数。

若是朝廷在推行新农具的情况下,允许各地百姓酌情开荒。

那粮食的产粮,一样可以增多。

新的农具不仅会带给百姓们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帮助百姓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开荒。

“不可能!”

李谘第一个跳出来质疑。

他倒不是为了刻意的针对寇季。

而是他觉得,王云升把新的犁具吹捧的有些夸张。

提高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

对于犁具而言,就相当于是一场变革。

问题是,变革那是那么容易产生的。

寇季在李谘质疑的目光中,缓缓走到了两种犁具前,淡然笑道:“到底行不行,试过就知道了。”

寇季目光环视百官,笑眯眯的道:“事实胜于雄辩……”

寇准听到这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朗声道:“去城外的皇庄试试!”

没等其他人有反对的声音,赵祯就跟着点头道:“朕也想看看,这新的犁具,能不能达到王爱卿所说的那般效过。”

“去宫外……”

当即,垂拱殿里,上至赵祯这个官家,下至文武大臣们,齐齐轻车简从的出了皇宫。

汴京城里的百姓们见到了赵祯坐着龙撵,文武大臣们一个不差的跟在身后,一个个纷纷猜测,朝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到了城外的皇庄上。

陈琳代替赵祯,去选了一块还没有翻过的良田。

王云升扛着犁具,拉着牛,到了良田边上。

他婉拒了其他人帮忙,亲自帮耕牛套上了两面犁具,赶着耕牛进了良田。

犁头在他的操控下,深深的扎进了泥土里。

良田像是被掀开了一道皮,露出了略显湿润的泥土。

耕牛拉着犁,在良田里不断的来回行走。

不多时。

一片已经被晒的干干硬硬的良田,被翻了一个遍。

赵祯、寇准等人盯着那被翻开的良田,纷纷动容。

一些喜欢著书立说的官员们,当即撤下了一节袖子,从袖口取出了笔袋,在嘴里润湿了笔尖,开始奋笔疾书。

“入地一尺,效率提高了三倍有余……当真是国之利器……”

王曾蹲在田边,仔细的用手丈量了一下犁头入地的深度,幽幽的感叹了一句。

李迪陪着王曾蹲在田边,看着王云升驱赶着耕牛在田间奔走,长声道:“有此利器,我大宋的粮产,必然会提高不少。”

王曾赞同点点头,站起身,走到了寇季身边,疑问道:“这两种新的犁具,造价几何?”

王曾可不是那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在新犁具入地以后,他就看出了新犁具的有点。

王云升赶着耕牛,虽然还没有翻过一亩地,但是就王云升目前赶着耕牛翻地的速度而言,一天时间耕六亩地,还不是问题。

新的犁具,不仅耕地效率高,而且入土极深。

单凭着两点,就足以代替以前所有的犁具。

东西是好东西。

只是造价太高,不易推广的话。

那么再好的东西,也无用。

寇季听到了王曾的问话,就猜到了王曾的心思,当即轻笑道:“造价不高……仅比市面上的曲辕犁贵了那么百十钱。”

王曾闻言,脸上露出一道喜色。

跟随在他身后的李迪,亦是如此。

犁具,那可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是可以反复使用多年的农具。

一种新的犁具的价格,仅仅比原有的犁具的价格,贵了百十个钱,百姓们也是能接受的。

毕竟,新的犁具为百姓们带来的收益,远超过了百姓们所敷出的那百十个钱。

更重要的是,新的犁具带给百姓们的收益,是可持续性的。

而百姓们所需要敷出的代价,却是一次性的。

“此法献给朝廷……我和你祖父,还有李公三人,会想办法从国库里匀出一些钱财,尽快的打造一批新的犁具,下发给各地百姓。顺便将新犁具的制作法子,下发给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