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恳请出山(第2/4页)

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林延潮是放在心底说的。

但是林延潮一席话,孙隆听得是一愣一愣的,但无论如何林延潮就是不回去了。

孙隆干笑了两声,心想这林延潮还真把自己当谁了,朝廷离了你难道就没人了。连南礼书都不稀罕,将来有你后悔的。

孙隆面上为难地道:“既是如此,咱家唯有回京后再将部堂大人此情禀告陛下。”

说完孙隆也觉得自己没必要与一名闲散在家的致仕官员再咕唧下去,行了一下礼即离开了。若不是心底还忌惮林延潮,孙隆连这行礼都免了。

见此一幕,林延潮倒是略有所思,一旁陈济川走出道:“老爷,该去赴宴了。”

林延潮道:“你都听到了。”

陈济川道:“听到一些,老爷,当初要不是你,孙隆早被以张鲸余党论处了,现在攀上了陈矩这大树,倒是把老爷当年恩情忘得一干二净,这等小人。”

林延潮道:“宮里,官场上这等见风使舵,扒高踩低的人还少了,不值一提。”

说完林延潮更衣,然后到了宴厅,但见这时候孙隆放下架子,左右逢源与地方官们打成一片。

林延潮不由摇了摇头。他知道孙隆好容易出宫一趟,肯定是要在地方捞一笔才走。

至于不少地方官员也愿意接纳他这样的权宦,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家就凑在一起。

孙隆这一次来福建存问,逗留了三日。

但天子赐匾,巡抚,布政使来贺,这一件件事都令鳌峰书院名头更加响亮。

因为有了鳌峰书院,三元坊的人气也是更旺了。

当然孙隆走后,林延潮铁心留在福建办书院,无意回朝的消息传开后,来三元坊里拜会的官员也是陆续少了。

当然右布政使费尧年仍是很有心,时不时派人来林府上问候,而提学耿定力对书院的事也是很上心。

如此对于林延潮而言,倒是可以将心力都放在书院上。是不是要做官,是不是打算重新出山这些事对于他而言,是丝毫不急。

但是林延潮不着急,替他着急的人却是很多。

因为朝堂出现了大的人事变动。

首先是吏部尚书杨巍告归。

杨巍是申时行最重要的政治盟友,故而他一直被朝野批评徇内阁之意行事。在万历十五年的京察时,当时左都御史辛自修打算严格执行京察制度,筛落一批官员。

但申时行一看不妥,辛自修筛落名单里有不少都是自己的党羽,于是授意杨巍阻止此事。

经此一事后,杨巍的名声就臭了。

至于天子对杨巍也不喜欢,在当初立国本的事上,杨巍数度直言进谏,态度比申时行还坚决。

同时他屡次上谏请求天子重新视朝。这一次终于惹恼天子,天子下旨严斥杨巍沽名。

杨巍被天子下旨训斥后,也就立即上疏请辞。

一连数疏后,天子倒是真准奏了,让杨巍回家养老。而杨巍走后,新任吏部尚书由不是申时行一系的原户部尚书宋纁担任。

杨巍辞官后,过了数月,左都御史吴时来也是病故。

吴时来病故前,名声就不好,这要追溯到前年顺天乡试案上,他给申时行的女婿李鸿,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开绿灯。所以被言官们批评为依附执政。

杨巍辞官,吴时来病逝,导致申时行的左膀右臂一下没了。

虽说申时行紧急保举李世达出任左都御史,稳住了局面,但是吏部尚书的易位,令申时行对于朝廷上人事的把握,不再那么得心应手。

此事可以看作申时行为相后由盛转衰的开始。

另外宋纁从户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后,户部尚书由石星担任。

当初李汝华是在户部尚书,同为归德老乡的宋纁支持下,对两淮盐法进行试改革,初见成效。

但是石星担任户部尚书后,对于朝廷把两淮盐政大权放出去,改有商人操纵极为不满。石星为人极为刚正,为官也是极有魄力,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敢于任事的官员。

所以这件事上石星决定插手,而分管户部的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对于石星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此事对于两淮盐商而言,又是一场大风波。

两淮盐商以山右,新安盐商为主,说白了一个晋商,一个是徽商。

晋商后面是张四维,杨博,马自强等,徽商则是现任大学士许国,以及梅家等商团。

得知朝廷欲变两淮盐政,两淮盐商聚在一起商议后,决定派人进京活动。同时让梅侃连夜赶至福建,来拜见林延潮。

却说梅侃来闽路上出了一点风波,当陈济川告知林延潮时,林延潮却是吃了一惊。若是梅侃在自己地头上出了事,那么自己的铺垫也就全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