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凤阳破,天下惊!

时间是冲淡世间一切的根本。

即便你拥有这世间最难忘的经历,也终究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渐渐忘却。

不管是赵宗武,还是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亦或者崇祯帝朱慈燃,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不断向前。

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崇祯七年就这般悄然而过,历史的车轮,向着崇祯八年缓缓压过,可崇祯八年对于大明来说,却是不堪回首的历程……

崇祯八年元月,凤阳府·太和县。

“县令大人,此次县中报备的军械所需,再度被退了回来,理由与前几次的一样。”主薄岳伍晟眉头紧锁,手中拿着那份熟悉的文书,向正在吃粥的吴世济讲述道。

本味同嚼蜡吃粥的吴世济,在听了岳伍晟的话后,手上的动作停了,眉头微皱的看向岳伍晟,停顿片刻后,“县中西人近段时间可有异常?”

对于岳伍晟所讲,其实在吴世济心中已有定数,但是这心中有准备,归有准备,可是在当前这样一种局势下,这凤阳府的高官,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这让吴世济心中很是愤慨!

吴世济,字辑候,号生拙,万历四十年壬子举人,因性情正直,不懂钻营之道,故仕途并不是很顺,直到崇祯元年,才有幸在同乡官员的帮衬下,在溧水县做了教谕,而这一做就是教谕。

直到后来太和县县令得位升迁,吴世济才得以后补太和县县令一职,而这还是因为太和县过于‘贫穷’,没有官员愿意前去赴任,才最终便宜了吴世济,否则就这太和县县令一职,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吴世济。

吴世济口中的西人,并非是红毛鬼、黄毛鬼,这西人其实是指,在太和县境内侨居的山西、陕西籍商人。

尽管说明末时局动荡,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商业变得发达,这其中或多或少与官场贪腐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也就使得大明的商人日渐活跃,而在这一群体中就包含晋商。

晋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晋商八家,同样也因为他们背叛祖宗、通敌的行为,使得赵宗武用手段将他们尽数铲除!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晋商势力就会就此消失。

毕竟这谁都不能做到无视利益诱惑。

再说这凤阳府地跨江淮、毗邻楚豫,作为大明的龙兴之地,中都所在,那绝对是大明的核心之一,尽管说凤阳府比之明初地位降了不少,但是作为大明商品由东向西运输的主要通道,使得凤阳府这一区域的商业十分繁荣,因此选择在凤阳府境内,落脚、扎根的外来商人并不在少数。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山西、陕西籍的商人。

太和县作为这处核心里面的黄金地带,是河南、南直隶的交汇地,也使得居住于此的商人是分外的多。

地方势力错综复杂,县中百姓一穷二白,这也就造就了太和县较为独特的现状。

岳伍晟道:“并无异动,自大人颁布了‘查编流寓’的告示,原本在城中出现的流言慢慢消散,以张、赵为首的太和士绅,不在以‘西人’暗中勾结,盘踞在归德府境内的流寇,欲趁机作乱为由,再去针对县中的‘西人’。”

尽管说在这段时间中,赵宗武麾下不断在明确家国情怀,小家、大家的区分,这也使得其治下黎民百姓,开始拥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但是对于大明其他地方来说,在国家、地方出现动荡的时候,他们想到的并不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还没有那么的崇高精神,他们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欲借助这一次次动荡,从中获取到巨大的利益。

就以这太和县为例,自从流寇大军,从河南怀庆府运动到归德府后,有关流寇攻略凤阳府的消息就从没有消散过,但是这凤阳府高官,对此却并不是很在意,亦或者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

同样出现这样的流言后,太和县的本地士绅,开始对侨居在太和县内的山、陕商人发动了一次次冲击,这里最直接的感观,就是他们借助此事,获取到了不下十万两白银,近万亩良田!

吴世济点点头道:“当前这种局势,一切必须以大局为重,尽管说流寇盘踞在归德府境内,但是经过这两月间的等待,并没有等来他们来袭,为了抵御随时可能到来的大军,太和县内必须要保持稳定。

尽管说西人的身份很敏感,可如果不稳定住他们的心,又谈何去稳定太和县的民心?既然说府中不准备调拨给我们军械,那么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自吴世济继任太和县县令后,昔日平静的太和县,渐渐地也变得忙碌了起来,为了抵御流寇可能来袭,吴世济约见地方士绅,让他们帮助县中巩固城防、编练民兵、修造武器,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缺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