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指手画脚(第2/2页)

苏联有一套很独特的预备兵力组建制度,在和平时期苏联的作战部队一般都有两个副师长两个副团长等等一直到两个副排长,一旦进入战争状态,这支部队开往前线之前,就会丢下一整个副职骨架,用来组建新的部队。

新组建的部队虽然只有原来部队的一套副职体系,可是体系本身却早就配合多年,加上临时补充上来的预备役人员,立刻就能作战,这套影子体系,在另一个时空中支撑着苏联战胜了德国,而这个时空中,它也依旧存在着。

这套体系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的将一个师变成两个师,缺点却更加明显,那就是后组建的一个师战斗力衰弱非常明显。而苏联这一次为了北部的进攻,抽调了太多的主力部队,留给南部的,基本上就是这种临时组建起来的预备役部队。

现在后遗症终于爆发了,这种临时组建的部队单独作战的能力非常有限,打顺风战斗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出现逆风局面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崩溃的现象。这也是职业军人和临时补充的新兵之间的区别,顺利的时候谁都知道喊着口号往前冲,真正考验一支部队的时候,往往是那些真正棘手的艰苦防御状态。

所以说,北线的E集团军并非只是损失了10万士兵那么简单,事实上经过艰苦的战斗,E集团军还淬炼出了至少20万名精锐步兵,这些士兵经历过了最严酷的防御战,在另外10万老兵的支撑下,熬过了他们最大的考验。

这样以来,德国算是比较平顺的度过了他们扩充兵力导致的战斗力衰弱期。除了A集团军之外,这次东线会战差不多所有德军前线集群都参与到了战斗之中,残酷的战斗也将差不多百万新兵锻炼成了精锐士兵。

阿卡多的算盘打得非常明白,他准备在顿涅茨克打出一个漂亮的围歼战来,消灭苏联的南部地区有生力量,达到解放德军主力部队的目的。

然后让莫德尔和曼斯泰因指挥的DE两个集团军,加上罗马尼亚的仆从军,向南攻击高加索,掌控苏联的油田资源,被解放出来的古德里安从南向北猛攻,配合意大利的远征军还有F集团军,夹击库尔斯克和斯摩棱斯克。

同时A集团军向莫斯科进攻,掩护北部单独作战的E集团军,夺下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和库尔曼斯克。三路齐头并进,冲向莫斯科结束这场战争。等待苏联的结局将是割地赔款的结局,这是阿卡多写好的剧本。当然,事实上究竟战争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并非他一个人可以左右的,其实就现在的整体情况来看,苏联人要比德军估计的,顽强得多。

比如说,按照原来得计划,德军的A集团军应该配合其他方向上的德军,合围罗科索夫斯基进攻集群,彻底歼灭这支苏联主力部队,不过从结果上来看,苏联人跳出了德军的包围圈,嗅觉敏锐的发现了这次危机,并且布设了防线顶住了A集团军的试探性攻击。

但是南部前线上,苏联人的表现就比较糟糕了,失去了中间阶层指挥的苏联部队凌乱的抵抗,虽然有些部队打得非常顽强,却无奈更多的部队发生了溃败。兵败如山倒,溃兵牵连了更多原本想要守住防线稳住防御体系的苏联红军,导致一直到德国装甲部队开始南下11天之后,大批部队还没有接到固守防线或者是撤退这样一个总的方向性命令。

原因其实很简单,坐镇莫斯科的斯大林又犯了毛病,开始因为前线的不利局面,对各条战线上的部队指手画脚起来。他没有去对朱可夫发泄自己的怨气,却把这股怒火发泄到了铁木辛哥的身上,他命令铁木辛哥不得撤退,必须让南部守军坚守阵地到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