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拜封节度使

“我觉得倒是可以帮下王世充,这人挺有本事,很会讨皇帝喜欢,你帮他,他也会记下这个情。而且,李渊是你外舅,让他到淮南,也不是坏事。”魏征咪了口烧酒,再夹了一颗豆子入嘴,有些满足。

魏征的话倒是让罗成心里一动。

李渊。

他对李渊虽然一直也很警惕,觉得李家父子跟他并不怎么同心,但让李渊到淮南来,并不比他在江南差,或者若是他这次不出手,可能李渊不太可能有机会任道一级使职。

如魏征所说,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眼里,李渊跟他都是姻亲,这个时候拉他一把,那也是壮大自己同盟的力量。

毕竟宇文述虽然被赶去云南,可并没有就此倒下,宇文家在朝中还有很强的势力,尤其是罗艺告诉他,裴蕴虞世基这两个宰相那是很厌恶他们罗家人。

罗艺这次得去交趾,朝中没有了宰相撑腰,以后还不知道会如何变化。

……

“臣觐见至尊。”

罗成入殿,拜礼。

今天皇帝没有头顶九旒珠冕,也没有穿那玄上纁下的礼袍,他今天只戴着顶黑帻巾,身上穿一件明黄色的衮龙袍。

皇帝笑着道,“起来吧。”

殿里还有其它几位宰相,六位宰相,如今宇文述的参知政事衔已被免去,罗艺的也即将被免去,不过他今天还是被召来,但宇文述则没被召来。

除了五位宰相外,还有一位中年男子,长的很高大儒雅。

“这位是皇后之弟萧瑀,朕已经拜他为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衔。”皇帝给他介绍。

罗成心道原来是这位,他是萧后的弟弟,后梁明帝的第七子,梁靖帝萧琮的异母弟。他七岁的时候在后梁封王,后来姐姐嫁给杨广,他便跟着到了长安,可以说一直是跟随姐姐生活长大的,也是杨广看着长大的。

本来杨广对他很不错,不过萧瑀这人比较耿直,看不惯的地方肯定得说,经常直言相谏,于是惹的杨广十分不快,几次把他贬到地方上去。

这次皇帝接连把宇文述和罗艺两位宰相外放,于是又把这个小舅子召回朝中,还授他宰相之职。

其实以前杨广也授过大舅子萧琮为宰相,不过不是实授,毕竟萧琮以前当过皇帝,不过是拉出来摆摆样子,安抚一下荆襄之地的后梁子民而已。后来等皇位坐稳,很快就把萧琮踢下去了。

不过对萧瑀,杨广还是跟对萧琮不同的,毕竟这位是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也不曾当过皇帝,对西梁更谈不上什么感情。

“早闻萧公忠直敢言,十分佩服。”罗成拱手。

萧瑀也打量着罗成,这还是两人头次见面,不过萧瑀明显对罗成观感不错,“罗帅为朝廷平灭高句丽,可谓不世之功,否则迁延日久,还不知道要遭受多少损失。”

他笑着道,“若非罗帅太过年轻,其实倒适合入朝为兵部尚书。”

罗成连忙摆手,他对做兵部尚书还真没什么兴趣,这兵部尚书跟十二卫四府职权分的太乱,并没有什么可当的。

这时杨广回到御座坐下。

“罗成,你之前跟朕提议的实道一事,朕思虑许久,又与诸位相议过后,觉得可行。今天召你过来,就是想让你也一起来参与下关于如何划分道与使职之具体事务。”

罗成不过是一个留守,还是入京朝集,现在却得以入宫跟着众宰相一起议事,这简直就是万分破例了。

虞世基呵呵笑道。

“罗家父子二人同殿议事,传出去可是千古美名呢。”

罗成对着这个大奸臣笑了笑,这家伙拍马本事第一,而且笔杆子确实厉害,不但字堪称当代大家,而且这文章写的妙笔生花。

对这种人罗成没好感,可也没想要去得罪,只要他不过份的来惹自己,罗成也不想去动他。

毕竟,小人难惹。

“臣以为,十三道可行,但节度使无必要。”虞世基直言。他的论调是节度使职权太重,毕竟按罗成的建议,这个节度使其实就是过去的使持节大都督,或隋初的大总管。连观察使和安抚使这样的大员,都得受节度使节制。

而裴蕴也出声。

“臣也以为十三道可设,但节度使不必要,甚至,安抚使和观察使设一便可以。”

而裴世矩则表示,不如按过去的制度,在边郡,设立都督兼太守,以统领军政。或在紧要之处,一都督统数郡之兵。但道一级,不设更高的统领军政的节度使,而是大小都督都受安抚使统辖。

比如说在河北河南河东三道,河南道就完全没必要设立都督,而在河北道,可以在涿郡设都督,以统领涿郡、渔阳、北平、上谷四郡之军事。而河东道,可设立马邑都督,或雁门都督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反对设立节度使这样能够统辖十几二十郡的地方统兵大帅,认为将来可能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