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封赏(第2/4页)
封陵,即前些年田章、公孙喜、暴鸢联手攻破函谷关后,秦国为了求和而归还给魏国的城池,位于河东(郡)的西南角,那里有好几座渡口,向来是秦国进攻魏国的战场前线。
因此魏王遫觉得,居然蒙仲有如此才能,不如将其任命为封陵令,作为公孙竖的部下,待过些年公孙竖年老体弱之后,再由蒙仲接替公孙竖的位置。
十年,这是魏王遫自己估算的期限——十年之后,他的身体恐怕也支撑不住了,到时候传位给太子魏圉,而蒙仲本来就跟太子一系的段干氏走得近,到时候太子登基,再提拔蒙仲接替公孙竖出任河东守,如此一来,君臣更为亲近,新君会像他当今信任公孙喜与翟章那样信任蒙仲,而蒙仲对新君也会有感恩之心。
在魏王遫看来,这是最佳的安排。
然而就在今日上午时,国相田文却请见了魏王遫,说服魏王遫将蒙仲从河东迁到了宛。
是的,方城、叶邑、舞阳,三地皆位于宛,在魏、韩、楚三国边界。
当年,秦相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怀王,使楚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盟约,此后,受骗上当的楚怀王倾尽举国之兵报复秦国,两国遂爆发了「丹阳、蓝田之战」。
这场仗,令秦楚两国皆元气大伤,其中以楚国受到的损失更为严重。
经过此事之后,楚怀王痛定思痛,重用屈平等重臣施行改革,并趁越国内乱之际,将其吞并,国力稍稍恢复。
但齐国为了报复楚国当年的背叛,命大将田章联合魏韩两国讨伐楚国,继而爆发了赫赫有名的「垂沙之战」。
在这场仗中,韩国趁机夺取了楚国的宛城以及周边大片土地,而魏国占据了与其国境接壤的叶邑、舞阳,以及方城。
同时,魏韩两国相约共同拥有“楚方城”——即楚国早年间为抵挡邻国入侵而建造的楚长城。
至此,方城成为魏国在西南方向的边境重城,其主要的防备对象是楚国,其次就是近些年时不时蚕食楚国领土的秦国。
今日上午,田文在请见魏王遫时对后者言道:“今秦国与我魏韩两国言和,臣猜测其或将对楚国用兵,楚国这些年,楚王熊横治国无道,致使国内混乱,怕不是秦国对手,倘若楚国屈服于秦,秦国或将胁迫楚国再次对我魏韩两国用兵,臣以为当提前在楚方城部署防备。”
不得不说,田文这堂堂薛公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眼力确实不凡,居安思危,向魏王遫提出了楚国这个潜在的隐患,让魏王遫深以为然。
随后,田文便顺理成章地说道:“今蒙仲在伊阙立下赫赫军功,若将此人派往宛地,镇守方城,臣以为南境可保无忧。”
魏王遫闻言犹豫不决。
不可否认,田文这番建议确实是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方城乃是他魏国的边境,把刚刚立下大功的功臣打发到镇守边境,这算怎么回事?
于是田文又说道:“可将叶邑、舞阳三千户赐予蒙仲为食邑,便再无人会误以为大王亏待功臣。”
的确,叶邑曾经乃是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邑,在这位叶公的治理下,邑内民居不下两千户,而舞阳亦是一座近两千户的城池,虽然因为当年垂沙之战的关系,两邑的楚人逃亡不少,但再怎么说也不止三千户,田文提议将这两座邑地合起来赐予蒙仲,足以让任何因此攻歼他的政敌闭嘴。
但显然,田文不会白白赠送好处给蒙仲,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蒙仲打发到相对贫穷的宛地去——至少相比较河东,宛地一带的确谈不上是什么富裕之地。
如此一来,纵使他田文推荐公孙竖出任河东守,蒙仲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魏王遫当然清楚田文推荐蒙仲为方城令究竟出于什么目的,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
原因有二:
首先,田文说的没错,倘若秦国果真对楚国用兵,楚国说不定真会屈服于秦国,如此一来,事先在方城一带部署防备就变得非常必要。
其次,魏王遫也想借机磨砺磨砺蒙仲,毕竟他魏国刚刚失去名将公孙喜,只剩下一个年过五旬的翟章独挑大梁,而秦国那边,还有司马错、向寿,以及在这场仗中大放光彩的年轻将领白起。
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叫做蒙仲的宋国小子,魏王遫当然也想委以重用,只不过蒙仲太年轻了,以至于魏王遫实在不敢将河东托付给此子,除非此子能继续立下功勋证明自己。
于是乎,在当晚的庆功宴上,魏王遫改变了原来对蒙仲的封赏,按照田文所言,将蒙仲封到了宛地。
没想到此举却引起了公孙竖的不满。
说实话,魏王遫也感觉挺头疼的。
而就在魏王遫倍感为难之际,就见国相田文起身对公孙竖说道:“公孙军将,田某欣赏你举荐贤才的心思,只不过,我以为蒙大夫还过于年轻,暂不足以拜领河东守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