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剧变的形势(第2/4页)

在说这番话时,宋王偃的脸上流露出浓浓的痛心与惋惜之色。

可能蒙仲并不清楚,但宋王偃与赵王雍,两者却真是有着三十年交情的知己,毕竟在中原各国的君主当中,唯宋王偃与赵王雍的性格最为相似,二者皆崇尚武力,且拥有着使国家变得更加强盛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因为国力的限制,使得宋王偃清楚认识到他宋国短时间内——至少在百年内没有与秦、齐两国争霸中原的能力,因此他决定效仿曾经的「晋宋之盟」,助赵国称霸中原。

待等赵国称霸中原之后,赵国亦会反馈宋国——哪怕日后的赵王其实并不情愿,但在秦、齐两国的威胁下,赵国也只能扶持壮大他们的盟国宋国,与秦、齐两国抗衡。

不错,在宋王偃与赵王雍的构想中,赵宋之盟本该是长达百年的盟约,就像当年的晋宋之盟那样,从晋国称霸初期到晋国逐渐衰弱的末期,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内,宋国始终是晋国坚定不移的盟国。

在那期间,宋国一次次帮助晋国对抗楚国,而晋国,亦陆陆续续给予宋国回馈,比如说宋国吞并曹国那件事,没有晋国的默许与暗中支持,其余中原各国如何会坐视宋国吞并曹国,占据像陶邑那种纵使在今日仍然是世上最繁华城市之一的城池?

所以说,效仿晋宋之盟而缔结的赵宋之盟,这对赵国与宋国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稳固盟约,称得上是当今世上最牢固、最可靠的盟约。

只可惜赵主父与公子章一死,赵国恐怕再也没人会稳守这份盟约。

此事对于赵国会有什么影响,此暂且不论,但对于宋国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毕竟没有赵国在旁相助,宋国就将单独面对来自齐国的威胁,虽然宋国其实亦不弱,但单独对抗齐国那样的国家,这难免还是有点吃力的。

此时,惠盎在旁皱眉说道:“大王,据我弟所言,赵国的新君赵何尚年幼,臣担心赵国的国政会受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二人的把持,此二人一向亲善齐国,恐怕会影响赵、齐、宋三国的关系……”

“唔……”

宋王偃沉着脸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吩咐殿外的卫士道:“来人,请仇相到殿内议事!”

他口中的仇相,即赵主父此前派来的遣臣仇赫。

大约一刻时之后,听闻召唤的仇赫便来到了殿内,待瞧见殿内除了宋王偃与惠盎外,居然还站着惠盎的义弟蒙仲时,仇赫亦感到颇为意外。

因为当初曾在宋王偃面前被蒙仲说得哑口无言,这使得仇赫不敢小觑蒙仲这个尚未弱冠的少年。

“咦?这不是惠大夫的义弟蒙小兄弟么?在下听说小兄弟前往赵国,在赵主父身边得到重用,还做了一件‘大事’,怎么会忽然回国?”

可能是没有注意到殿内的气氛,刚刚走入殿内的仇赫笑着与蒙仲打着招呼,直到他看到蒙仲勉强地对他露出几分笑容,他这才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劲。

而此时,宋王偃亦没有隐瞒什么,指着蒙仲对仇赫说道:“蒙仲此番是逃回国内的,只因为公子章起兵事败,连累赵王亦毙于逃亡途中……蒙仲,你来解释吧。”

见此,蒙仲便简单向仇赫解释了一通,只听得仇赫满脸骇然,比宋王偃与惠盎还要激动。

这也难怪,毕竟跟赵肃侯时期就已在赵国出仕且担任要职的肥义不同,像仇赫、楼缓等非中原人出身的异族人,他们都是被赵主父亲自提拔的臣子,赵主父对于他们有着知遇之恩,因此当得知赵主父毙于逃亡途中时,仇赫难免有些激动,瞪着眼睛询问蒙仲道:“何人、何人敢危害赵主父?”

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出于某些原因,还是没有说出赵王何:“是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

“……”

仇赫张了张嘴,攥着拳头把一张脸憋地涨红。

此时,蒙仲终于能从这位言行举止极似中原人的宋相身上,看出几分匈奴人的狠厉之色,仿佛恨不得径直杀到赵国,将赵成、李兑二人大卸八块。

“仇相暂且平息心中怒意。”

在旁的惠盎见仇赫如此激动,便提醒道:“当务之急,是想出一个对策。”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宋王偃,见后者微微点头示意,便对仇赫说道:“以我之见,赵国的巨变已然成为定局,且赵王与赵公子赵章皆已身亡,我宋国已无立场再介入赵国,只能尽量与赵国保持当前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大王派遣使者前往赵国,恭贺赵国的新君平定叛乱,顺便看看,这件事是否还存在转机。”

他所说的转机,其实指的就是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看待宋国的态度,只要这两位权臣仍然愿意维持赵国与宋国的盟约,那么,虽然宋国失去了赵主父,失去了最稳固的盟约关系,但最起码赵宋两国还能存系一份普通的盟约——虽然这种盟约,就跟当今世上大多数国家间的盟约那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撕破,但有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