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奏书大法(第2/3页)

对于陈旭改组科学院的奏书,意见并不统一,始皇帝和少府官员认为目前科学院发展很好,一切都由陈旭自己说了算,没人监督干预是最好的现状,但三省六部还是有许多官员认可陈旭的说法,科学院太大太乱,的确需要改制,这些以财政署和工部户部为主,至于吏部刑部兵部的官员,基本不开口,即便是开口,他们说了也不算。

朝堂一阵吵吵嚷嚷之后,始皇帝最后还是在陈旭的坚持下同意这份改制奏书,但强调无论是少府还是工部户部,以后对于科学院的发展和投入只能加大,不能减少。

作为不偏不倚的帝王,始皇帝自然能够看得出来科学院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足以改变大秦的现状,光是钢铁、水泥、织机这三项,就堪称划时代的研究发明。

第三份奏书,陈旭提请成立科学院下属的技工学校,面向全国郡县招收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每个郡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招生名额,开始为大秦培养正规而全面的职业技术工人。

第四份奏书,陈旭提请成立农业科学院,将农学院改制为农业大学。

农学院成立七八年,对于各种农具的改良、农作物的栽培和畜牧养殖等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编著整理了大量的农科书籍,也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这些年对于大秦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杂交改良以及病虫防治等工作越来越复杂深入,农学院已经不能胜任,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机构来专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农科院的组建,将在土壤、环境、河流、胡泊、良种杂交、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动植物保护方面做更多的基础和深入研究。

随着大秦的稳定,人口不断增多,对于生活物资的需求不断增大,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力度也会不断增加,像后世围湖造田、草原垦荒、滥砍滥伐等活动导致森林草场湖泊退化,环境破坏无法恢复的后果,需要提前预防。

眼下还郁郁葱葱森林密布的黄土高原,其实就是从秦汉时期人类活动加剧开始大规模开始退化的,两千多年时间,便变成了不毛之地,而眼下水草茂盛的河西走廊和西域,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大规模消失退化的。

科学发展,保护环境,陈旭既然知道历史,绝对不想让中华再走一遍先破坏在治理的老路。

从现在开始,西北诸地的许多森林和草场,要圈起来保护。

于是第五份奏书,就是一份特殊的环境保护法案。

这份法案并不算离奇,本来大秦继承商周遗传下来的各种敬天法祖自然合一的理念,对于伐木开荒打猎都有一些法令方面的要求,比如二月到七月生长季节,不许砍树,不许烧荒,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还有不许猎杀怀孕的母兽和幼兽等等。

当然法令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许多地方管不到,但至少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这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

陈旭的奏书提请禁止在大河中上游区域和所属支流源地大规模砍伐林木、开荒屯田等活动,将大型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改成混凝土,不过并不限制农民伐木造房和打造舟船马车等正常活动,但严格大规模采伐和破坏。

同时法案还提出了一些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条令,禁止猎杀大象犀牛野牛熊猫等野生动物,但对野猪、豺狼等中小型野兽放宽了一定的猎杀权限,总之,这个原始荒蛮的时代,野兽并不比人少太多,不让猎杀是不可能的,野猪野狼兔子野鹿等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肉食来源,完全禁止并不现实。

特别是野猪和野狼,完全就是巨大的祸害,陈旭的封地上就能经常看到,种下的庄稼必须每天巡逻照顾才行。

因此时代不一样,对环境保护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但陈旭相信,只要保护到位,各种野生动植物都会得到栖息和生活环境,滚滚这种憨态可掬的家伙几千年都能保留下去,只要给予适当的保护,它们都能在深山老林之中活的很好很开心。

第六份奏书,将文学院、大秦都市报、出版社、印刷厂等一直纠缠在一起的四个部门重新厘清关系。

文学院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和科学院医学院类似的署衙,级别定在三品,隶属礼部暂时管辖。

大秦都市报、出版社和印刷厂改组成为大秦传媒集团,级别四品署衙,依旧归陈旭执掌的中书省管辖,下属大秦都市报社、南方商报社以及其他十多个期刊编辑部,负责各种报纸期刊的采编,出版社负责发行,以此整合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半官方的商业文化机构,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财务接受财政署的审计,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把挣钱存起来自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