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昭和维新(5)(第2/3页)

到目前为止,美国手里只有5艘正规航母,而百慕大分舰队也有5艘正规航母,因此6月份要发起对百慕大的反击存在巨大困难,用克拉克的说法,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国陆军要夺岛简直难如登天,除非打算源源不断地死人——问题是死人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死的起人,完全可以从哥斯达黎加出兵不断进攻巴拿马,而不是用初具规模的火箭进行反击——虽然美军火箭部队已具有一定实战能力,但巴拿马的抗火箭能力显然大大超过了美国估计,德军根本无视火箭的威胁,照样痛打不误,让美军心惊胆战。

谈判桌上谈不拢,战场上又打不过,参联会一筹莫展。

“百慕大反击战具体何时能够发起?”

“可能要推迟到8月底……视新军舰服役情况而定。”

“对对,空军也可能推迟到这时候……”

尼米茨脸上一阵抽搐,实际上8月底都未必能行,因为8月底是按照现有敌我兵力预估的,谁知道8月份德军还会不会有新军舰服役?万一兵力对比再出现问题,估计要推迟到10月份去——他的预判很准确,到8月份,不但负伤的让巴尔号能够服役,德国至少还能再拉出1艘云龙级来,这样就会让舰队主力恢复到7艘,而美军所能使用的航母也不过就是7艘,哪怕拖到10月份,美国也不过就是11艘航母,德国可以搞到9艘,加上百慕大的陆基航空兵力,依然足以与美军周旋。

他当初批评特纳,认为特纳制定亚速尔的ABCC+计划完全是线性思维,只知道堆砌兵力,但加勒比海一战打醒了他,现在只能打这种两败俱伤的堆砌战役,想要通过灵活的作战指挥去进攻根本不现实——大量中高级军官伤亡使得舰队的经验率越来越低,硬碰硬打消耗战还行,要想灵活机动打仗根本不太现实。

而百慕大这根刺就梗在喉咙口,不打的话,东海岸软肋就在德国手上,不打根本不行。霍夫曼交代的就一句话:钉死百慕大,不要给美国人任何可乘之机。

杜威也明白参联会的想法,拖到8月份完全就是一句空话,到时候英格拉姆一定会相出其他理由来避免战事,倒不是说英格拉姆本人贪生怕死,而是有米切尔的例子在前,没有绝对压倒实力,他还不想和德国人拼死拼活。

唯一的好消息是重新建立的曼哈顿工程元素工厂新建比较顺利,预计到7月份就可以完成新建并随后开始生产,由于德国对橡树岭工厂的全力袭击,使得高层对原子武器的热切又加深了几分——没有足够威力,德国人犯得着下这么大力气么?于是不少参联会又把宝压在曼哈顿工程上。

对海空军的推脱,麦克阿瑟也表示无奈:百慕大毕竟离东海岸将近1000公里,没有足够的海空军支援,靠陆军根本无济于事,现在其他两家都说没准备好,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干等着。

杜威感觉日子难熬的是德国的欧洲联合演习计划,整体演习在持续11天后已完全结束了,但给人造成的震撼确实完全无法忘记的,美国用了11个宝贵的间谍和内线搜集情况,消息是打探到了,内线也差不多崩溃了,多诺万三天两头就会收到某个据点、某条暗线被端掉的报告,他对此只有摇头叹息。

面对这样的困境,杜威不是没尝试过忍辱负重的想法,为此还征询了党内大佬和后台老板们的意见,不过得到的答案很一致:只要你做的决定,我们会想办法支持,但困难需要自己克服。话虽然说得很婉转,但意思是很明确的:和谈可以,黑锅必须你杜威自己背。这让他感觉后脊背发寒:他才43岁,还不甘心就这样以默默无闻的身份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他也想不出能摆平几百个国会议员的办法——连党都不愿替你想办法,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本事去说服两院?这可不是杜威刚当选那时候了,那会儿人气正旺,又有民意基础,干点出格的事情不要紧,现在连续失败、士气低落、支持度摇摇欲坠,再好的想法也推进不下去。

现在他有些羡慕起杜鲁门了——这家伙见势不妙干脆退选,当初民意都在嘲笑杜鲁门,现在看来这才是明智之举。

本来罢工后杜威发表的全国演讲又将民心士气提振了一下,但德国没有动用地面部队进攻本土的想法,而是不断用火箭袭扰,也不进攻大城市激起同仇敌忾,就是专门打一些船厂和军工设施,伤亡不大、损失不小,搞得他很头疼也很被动,天天这么袭扰下去好不容易鼓动起来的士气又逐渐低落下去,让他感觉非常难受。

本来陆军还有一个策略是利用舰队进攻巴拿马,理由是在哥斯达黎加方向能够更好地发挥陆海空三军合力优势,当这个要求遭到了杜勒斯的反对:他问的一句话就让人哑口无言:“收复巴拿马之后,面临日德夹击,是否能够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