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将军庙
“王爷说的是,下官回去……”王厚本想说回去严加管束,可话到嘴边忍住没敢说。
民风彪悍?这还不都是某人当年惯的,你人是走了,可毛病养成了,还弄个代表会在这儿戳着,再加上个姬夫人,让别人怎么管啊。这会儿反倒会说便宜话了,谁知道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啊!
“慢慢来,当务之急不是约束民众,而是抵御外虏。西夏人是被打退了,可保不齐过几年还来。本王可没时间陪他们一次次玩下去,这是朝廷官凭,处道可愿陪本王去兴庆府走一遭,为大宋彻底铲除边患?”
和老将军王韶比起来王厚有点稳重过头了,但他本质还是不错的,在甘凉路镇守了这么多年也没说见到自己失势就改弦易辙马上翻脸,凡是能让边关稳定、百姓富足的事儿都尽量争取保留。
可越是这种人越难以突然改变意识形态,让他跟着自己和朝廷对着干很难。咋办呢?洪涛眼珠一转坏主意呼呼的往外蹦。
你忠君爱国是吧?得嘞,趁着咱还有征夏兵马都总管的头衔,把你调离甘凉路,等你跟着我把兴庆府端了也就上了这条贼船,再想说下去,即便我能同意,朝廷也不会再信任。
到时候王厚就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不自己把自己绑了去开封祈求皇帝能心软一次,要不就站在齐王这边准备当拥立之臣。
实在不成再让齐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哪头甜哪头苦想必王厚能捋的清。再说了,这又不是造反,皇位还是他老赵家的,应该叫回归正统,一点不丢他们王家祖先的脸。
王厚自然不会怀疑凉王的用意,扫平西夏人是他家两三辈人的夙愿,现在有机在自己这辈子实现,那必须是个好事儿。
至于说甘凉路的禁军没有朝廷旨意能不能擅自调动的问题,他觉得吧,当年在河北路时自己的老爹不也带着禁军跟在凉王后面出征了,这么做的还有当时的经略安抚使章桀。结果老爹成了大英雄,章桀当了枢密副使。
很显然,出兵境外御敌并不算私自调兵,况且凉王的官凭可以辖制所有对夏作战的禁军,理论上讲只要自己同意并且不违反朝廷安排就可以跟着新军一起走。反正到目前为止朝廷是没给过有关这方面的命令。
但还不能说走就走,凉州需要有人镇守,这个人选王厚和洪涛的意见比较统一,那就是甘州镇守讹力命。他一战全歼了五万多敌军,俘获小两万,这份功劳足够暂时统领甘凉路军权的。
趁着出征前的几天空闲时间洪涛抓紧干了几件事儿,先是风风光光的给黄蜂办了一场丧事,把他葬在了富姬以前当秘密窝点的山谷中。
葬礼上洪涛亲自给黄蜂编了个侠肝义胆、不顾生死、孤身突围、身中十多箭狂奔几百里找来援兵,救了兰州十几万军民的故事。
虽然故事编的有点过于夸张,但有代替齐王赶来祭奠的兰州军民代表在场,别说甘凉路百姓,就连王厚等一干官吏都信了。
百姓们向来敬重悲情英雄,怕是也想有这么一位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物在身边保佑,于是筹钱出力在凉州城里给黄蜂盖了一座将军庙。
地基刚打好,每日就有人来不断上香祈祷黄将军显灵,保佑地方平安无事,即便有事儿也得像兰州一样化险为夷。
树立完了英雄形象,下面就该抚恤军民了。朝廷如何嘉奖洪涛管不着,但按照甘凉路的规矩,谁为保护家乡受过伤丢过命,自然就不能亏了谁。
名字会刻在石碑上让后代谨记,实惠也有,代表会一致同意把甘州附近的拓荒田分给禁军的伤兵和阵亡者。想在此安家更好,不想安家把田亩一卖,拿着这笔钱回到内地也能置办不少家业。
另外洪涛自己出钱,给被新军误伤的拓荒民子弟也买了五百亩田地,就当是赔偿。当然了,这笔钱不能白花,陪完礼还有下文。
募兵,新军要募兵,不是征是募。募兵的理由很简单,报仇!凉王要率兵一口气平了西夏,以免将来再生灾祸。
其实只需要说后面的理由,不用提到底是征兵还是募兵的区别,新军就能在甘凉路获得足够的兵源补充,多到武器都不够分配为止。
甘凉路不管是汉人还是蕃人在十多年前就都看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日子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忍来了的,而是争来的。
第一代拓荒民和本地牧民里不少人家当年跟着新军去祸害过黄头回鹘、黄头鞑靼。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这些人回来之后多少也有些收获,比忙活一年的收获还多。
自那之后,甘凉路基本就没出过大伙的盗匪,就算真有活不下去的也结伴到西域那边作案,还不敢抢劫大宋商队,专门挑外国商人下手,抢完了之后可以跑回甘凉路里安顿老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