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放虎归山

三月底,新的甘凉路经略安抚使出台了,王厚!湟州特区和甘凉路合二为一,依旧是特区,并称甘凉路,治所凉州。

这也是神宗皇帝提出来的唯一人选,洪涛自然没啥意见。王厚进取不足但守成足矣,再加上自己和王韶的关系,他总不至于在甘凉路乱搞一气。只要能萧规曹随就是最大的收获,让甘凉路百姓再适应几年,那套规则就算生根了。

但促进社对这位新上任的帅司并不放心,立刻就建议安排几套备用计划。只要王厚敢倒行逆施,马上予以阻止,阻止不住就除掉。对于这个建议洪涛也同意了,但没给她们行动的权利,只有监督权。

主要是考虑到王韶年事已高,以前身体也不好,保不齐哪天就挂了。王韶一死,王厚不见得还会顾忌自己对他爹的救命之恩,留着这些手段就是对付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闲了置忙了用嘛。

再次见到自己的部曲,他们已经快在金明池里发霉了。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洪涛不许他们随便入城,每旬只能去一次购买生活用品,还不能携带武器,不管受到任何待遇都不许动武,只要有打架、伤人事件发生,不问缘由立斩!

此时终于可以开拔,不光新军们个个欣喜若狂,连那些犹太人也早早收拾好了车马,恨不得赶紧离开这个大牢笼。

“抱着儿子来和本官同乘!”西迪是不敢带回府的,儿子更不敢,好几个月没见说不想那是假话,连儿子带儿子他妈一起想。刚出金明池洪涛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还美其名曰照顾妇孺。

大名府在宋代叫北京,但不是后世的北京市,而是北面陪都的意思。这座城池历史挺悠久,东晋时期就有了,当时称作贵乡郡,后来又成了魏州,唐朝才启用大名县的古称做大名府,真正被重视起来还是北宋。

为了巩固北边的防线,这里被当成了开封府的北大门。别看大名府的历史已经有七八百年,但如今的城池却是新的,由仁宗皇帝修建。

洪涛知道大名府最初就是水浒传,蔡京的女婿梁中书不就是大名府的知府嘛。但在洪涛的脑子里,真找不到后世和这座历史名城对应的城市。

说它是邯郸吧,位置确实差不多,可在北宋的地图上,大名府西北一百里明明有座叫邯郸的县城。说它是山东聊城吧,北宋地图上也有座聊城,正好位于大名府东北一百里左右。要说它是河南濮阳吧,北宋地图又不乐意了,大名府南面一百里整也有座濮阳县城。

大名府这块地方正好在邯郸、聊城、濮阳形成的三角形正中间,就守着黄河北岸和广济渠东岸。洪涛脑子里也没有谷歌、百度地图,真想不起此处还有座历史名城。

他可是开过旅行社的,但凡能算上古城的必须知道,也必须有一条旅游线路,可偏偏没有大名府。他觉得不是自己记性太差,而是这座古城肯定改名了,或者因为战乱被毁了,根本就没流传下来。

洪涛猜对了一半儿,大名府真的没保存下来,但它不是被战火摧毁的,而是被黄河一场大水给生生埋了,命运和开封一样。真正的宋代开封城也被黄河大水埋了,后世看到的开封城是清朝重建的。

但北宋王朝为啥要在这里建一座主要以军事作用为目的的大城呢?难道说多一座城市就能阻止辽军南下吗?

这个问题吧,穿越之前洪涛也很纳闷,辽国骑兵想南下不用非攻打大名府,人家从东面的华北平原绕过去不就完了。黄河上那么多地方,随便找个地儿不就渡河了。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屁的道理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用后世思维琢磨古人的心思,驴唇不对马嘴。

古代打仗是有距离限制的,不管步兵还是骑兵都需要有稳定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这条线受到威胁,前面冲锋陷阵的军队随时都有被合围饿死的危险。

大名府这块地儿虽然比不上幽云十六州的险要地势,但矬子里拔将军,好歹也算个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西边就是太行山脉,不利于大规模骑兵活动。东边不远是泰山,别看不是大山脉,可是东西贯穿了四百多里,也可以算作对付骑兵的一道屏障。

大名府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和泰山山脉之间,还背靠着黄河。围攻吧,辽人不善攻城,围困吧,后勤压力太大,绕过去不搭理吧,城内的宋军随时可以出来切断粮道,确实不太好办。

有人说大名府在地图上看离黄河还远呢,那是后世的地图,宋代的黄河曾经改过三四次道,这一段更靠北,大名府几乎就等于建在黄河北岸。

除了地势相对险要之外,大名府还是连接华北平原和河南平原的交通要冲。黄河就不说了,它的下游水势平缓,可以进大海船,只是由于泥沙淤积缺少水深合适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