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谎言(第2/3页)

“总统是最不讨好的职业,不管你做的有多好,你都无法讨好一些人,伟大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我们只能做到我们能做的。”在这个问题上,詹姆斯·加菲尔德最有发言权。

美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美国总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是共和党籍的总统上台,那么民主党籍的选民就不会满意,如果是民主党籍的总统上台,共和党籍的选民也会同样不满,这其实和总统的能力无关,就向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上有很多杠精一样,有些人根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还好,我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李牧最洒脱。

李牧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作为新移民,李牧没有参选美国总统的资格,所以这里的人李牧最放松,其他人如洛克菲勒和J·P·摩根,虽然他们对总统也没兴趣,但是严格说起来,只要他们愿意,他们也是有资格竞选美国总统的,而且,只要他们愿意参选,他们当选的几率就会非常大。

很好笑的一个事实,美国的政治制度一向被认为是“精英政治”,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那样,在美国,真正的精英都在商界,或者精英们都躲在幕后,这并不是说在台前摇旗呐喊的政客们都是蠢猪,他们也是精英,不过和那些幕后的人相比,“精英”的程度有所逊色。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待在幕后,还是有些人愿意来到前台赤膊上阵,比如李牧所知道的迈克尔·布隆伯格以及唐纳德·特朗普,他们都是从商界转型到政界,而且还非常成功。

唐纳德·特朗普就不用说了,这个爱出风头的地产商人在二十一世纪真正出了把大风头,不过那对于美国来说时好时坏还不好说,有可能美国会因为唐纳德·特朗普商人式的精明收益,也有可能美国政府会因为唐纳德·特朗普习惯上的不着调跑偏,不管结果如何,那都是美国选民自己选择的,自己约的那啥,含着泪也要打完。

相对来说迈克尔·布隆伯格就聪明得多,虽然迈克尔·布隆伯格最初是共和党人,不过他参选纽约市长,打的是“自由主义”的牌子,即不偏民主党,也不偏共和党,这一手骑墙真是骑得精妙绝伦,所以迈克尔·布隆伯格在纽约市长任上一待就是14年。

话说如果迈克尔·布隆伯格愿意,那么迈克尔·布隆伯格能在纽约市长任上待到他死的那一天,这一点不用怀疑,资本的力量就是如此的强大,在纽约这座金融之城,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这就是最让人不甘心的一点,虽然你不会参加选举,但是不管谁想赢得选举,大概都绕不过你。”詹姆斯·加菲尔德苦笑,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李牧虽然不参选,但是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谁又敢忽视李牧?

不可能的,不管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不管是喜欢李牧还是不喜欢,都无法忽视李牧的存在,这就是政治最大的悲哀,一入江湖身不由己。

“得了,别说的那么神奇,总统之所以能成为总统,是因为已经具备成为总统的资格,和个人的意志无关,我能决定的,只有我手中的一张选票而已——呃,或许还可以加上我家人的。”李牧多谦虚的,詹姆斯·加菲尔德的话听上去很好听,但是传出去,搞不好就会传成李牧操纵选举,这个名声可不好听。

别看李牧掌握着《时代周刊》,掌握着宣传喉舌,其实这种小道消息是很有生命力的,甚至都不需要炒作,就能自发在小范围内开始传播,一旦传播的范围够大,到时候就算李牧否认也枉然。

“说实话,四年时间太短了一些,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我们不修改一下宪法,改成十年更换一位总统,或者是由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直接决定总统的产生,那样不是更有效率吗?”洛克菲勒很不喜欢每隔四年就要这么折腾一次,作为商人,洛克菲勒希望政治平稳,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不想看到每四年就这么劳师动众的选一次,这太不符合商业精神了。

四年一次的选举不仅劳师动众,而且还劳民伤财,美国实行的是普选,按照规定所有纳税人都有选举权,每隔四年折腾一次,每次要折腾几个月,有时候甚至会折腾半年,这还仅仅只是总统选举而已,除了选举总统,美国人还要选议员,还要选州长、市长,每一次都堪称是劳民伤财,当初决定美国政治制度的人大概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些人只考虑了“公平、正义”,但是没有考虑“公平、正义”的成本。

话说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正义,所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