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儒(四)(第2/2页)
程颐已经喝完了苦药,一边咳嗽一边在一张椅子上坐下,韩忠彦也同样坐在了椅子上,侯子侯仲良和武好文,则侍立在程颐和韩忠彦背后。
“相公,令婿可是进士第六啊,真的还要跟随师圣修儒吗?”
听了韩忠彦提出的要求,程颐咳嗽了几声,就反问了一句。
是啊!已经是进士第六了!武好文心说,还学什么儒啊?而且儒学那点东西,自己都已经修通了,修不通怎么考得上进士第六?
“是啊。”韩忠彦摸着胡子笑道,“老夫这女婿天资聪颖,才18岁就中了进士,如今在秘书省做正字,将来多半要走儒臣的路子,所以得趁年轻多学一点。”
韩大相公其实是真心在为女婿盘算的……秘书省是个很有前途的清水衙门,宋朝官场上有“十年校书”的说法,意思在秘书省踏踏实实干上十年,从正字做到校书郎,对于少年得志的官员来说,这是很漂亮的履历。
十年校书之后,选人四阶肯定过了,年纪约莫三十上下,官场阅历也有一些了,就可以去地方上做大县知县,知县任上只要没有什么劣迹,以后的升迁就会很顺利了。若是在儒学上有点名气,出几本著作,再找人“炒一炒”,四十岁之前就以朝臣的地位入京再任儒臣了。到时候就不是去秘书省,而是去翰林学士院了(翰林学士院不是翰林院),位列宰执也就是几年的事儿。
而在“十年校书”期间真正学通儒学,对于今后的仕途,同样是助益颇多的。
“好啊,老夫先问个问题。”程颐当然不能不给当朝宰相的面子了,笑着问武好文,“望道(武好文的字),你苦修儒学的目的为何?”
韩忠彦在旁插了句话:“须得如实回答。”
武好文想了想,答道:“为了做官。”
这是大实话,不过武好文也不怕入不了程门,入不了更好……
程颐笑了起来,点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这还可教?武好文有点失望。
“师圣。”程颐笑着对自己的学生说,“从现在起,你就教望道如何做官吧。”
啊?武好文有些发愣,如何做官得向自家大哥武好古学啊!人家多会做官?才入仕两年,就已经爬到横班了。
武好文惊讶的表情,被他老丈人韩忠彦尽收眼底,韩忠彦笑道:“望道,你虽然是进士,但是却只是把儒学当成了做官的敲门砖,并不真的懂儒家的道理。如果不学通了道理,你的官是做不大的……可明白?”
“小婿明白了。”
武好文现在不明白,所以他才要学啊!
……
“来来来,您品品,这是我们界河商市的特产酒中仙。忆之兄,咱们一醉方休!”
“好酒,好酒……对了,崇道兄,你再和我说说界河大书院的事儿,你是为这个才想拜入东坡门下的?”
“是啊,忆之兄,小弟正是为这事儿来找你的,这所大书院应该走包罗万象的路子,最好能吸收全天下的学问。不仅要有孔孟之道和诸子百家,还得有西方的学问……你家是海商,又是信奉摩尼教的,西方那边,该是有不少路子的吧?”
武好古已经到了清池县城,在一个简陋破旧的衙门的后院里,和他的“老朋友”纪忆一块儿正在喝酒说话呢。
喝的是“酒中仙”,说的是儒家的大事儿。
纪忆虽然是小人,但却是个精通儒业的小人,真才实学比武好文可强多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的,他其实也是个大儒!
因为他也想补齐儒家的“道”,不过不是用佛道去补,而是用摩尼圣道去补——光明正道对抗黑暗邪魔,光明君子对抗阴暗小人,天降圣人传播儒家大义建立王道乐土。
想法很好,不过手段却是很欠缺的。摩尼教迟迟不能合法化,这就让摩尼教的世界观无法和儒学融合,也就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明儒融合”的学派。
而武好古想在界河商市建立一所大书院的想法,却让纪忆看到了建立明儒学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