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施策(第2/2页)

“大人,千真万确!自从将朝廷传来的《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章程》等贴出后,前来县衙办理工商登记的商贾便络绎不绝。”何养源回道:“照这样下去,很快便能上百家。总算有了点起色了,不过,大多是商铺,还有几家却都是小作坊,小工场,超过千两本钱的工厂却还是没出现。”

张之洞听到这,却道:“可惜没有大的工厂。当初面圣时,陛下曾说过,上海是洋人的集中地,除广州外,是整个华夏最好的商贸港口,最利于兴办大型工厂这种实业。前几天我去租界调查发现,城外的租界,靠近黄埔江边,有数家洋人开办的船舶修理厂。其中有两家是英国人开办的,因为讨虏军和英国舰队发生摩擦交火,那两家船舶修理厂的老板逃跑,听说回了西洋,委托其他的英国商人帮忙出售这修理厂。若是能找到汉人商贾,将这两家船舶修理厂接手下来,就好了。”

“大人说的是叫祥生和耶松的两家船舶修理厂?这两家可都是大厂,听说要上万两的白银,普通商贾,哪有那么雄厚的财力?何况,也没人懂这些船舶修理,如何承接生意?”何养源叹息一声,他跟随张之洞,也清楚情况。

不过,转念一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道:“大人,何不试试让数个或是数十个商贾一道联合起来,像《商会简明章程》里说的那样,成立个上海商会,由商会名义出面,众多商贾一起集资,凑出银子买下这船舶修理厂。然后再雇请原来的洋雇工,或是从其他修理厂中招募雇工,再同时派华人雇工进行学习技术,再规定日后华人的船只都必须在这修理厂进行维修,带点生意,这样的话,必然会有人愿意接手。”

张之洞大喜,大笑道:“先生大才,此策大善!就这么办!”

于是,三天后,经过张之洞的四下游说,数十人齐聚上海县衙,上海商会成立了。

紧接着,两家上海最大的洋资船舶修理厂被上海商会买了下来,并且合并为一家修理厂:江南船舶修理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