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郭李本性(第2/3页)

郭敬之自身才略并不算出众,只能说是中材,可一身阅历,却尤为丰富,何况知子莫若父,一眼就看出了郭子仪心底有事,说道:“怎么了?吾儿,可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之事?”

郭子仪作揖道:“不敢瞒父亲,此来确实有事向父亲请教。孩儿身为武将,一直避免卷入朝堂争斗。今日意外得知户部宇文融与太府寺王鉷相互密谋,对付张相。张相于某有提携之恩,孩儿有今日地位,全靠张相破格提拔。宇文融或许奈何不得张相,但王鉷却是现在朝堂之上最受陛下器重的红人。他要是对张相不利,张相怕是难逃一劫。”

“孩儿若挺身而出,站到张相这边,人微言轻不说,却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庙堂之争。孩儿身为武将,理应避嫌。但……”

他摇着头,理性让他置身事外,感性却又给他一种站在张说这边。

两相为难。

郭敬之看着自己的儿子,笑道:“子仪还记得为父当初的话?”

郭子仪略微一怔,试言道:“可是当初国公屈尊相交,孩儿处于避嫌,退让时的话?”

见父亲点头后,他方才道:“孩儿当然记得,父亲说孩儿错失了良机,还说孩儿在京师干不出什么花样……”他说到这里,一脸苦涩地说道:“一切让父亲说中了,孩儿确实无能。”

“错了!”郭敬之一脸肃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道:“你是我的儿子,你有多少能耐,为父会不知道?你的本事,即便放眼天下也是屈指可数。当今世上,那些赫赫有名之辈,如封常清,若哥舒翰,若张守珪,在为父眼中,都不及你。只是你本性过于敦厚老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喜于人争,遇事能避则避,能退则退。在这个世道要是没人提携,仅靠自己是吃不开的。”

“为父不看好你,并非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秉性。为何昔年裴国公能够一鸣惊人,改变整个长安的风气?因为他魄力惊人,敢打敢拼,故而人人都敬畏他三分。就好比三国时期的曹操,他刚刚上任的时候谁理会他这个阉患的后人?五色棒毫无威慑力,但是就在他杖杀蹇硕叔叔的时候,曹孟德的名号响彻洛阳。”

“这是人的性格,我儿行事谨小细微,固然不惹祸,不招嫉,却也做不到如国公、曹孟德那样,改变京畿风气。也是因此,为父并不看好我儿在长安的前途。”

郭子仪让自己父亲说的是大汗淋漓。

郭敬之淡淡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道:“我儿已经成人,为父不能帮你做主,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作对的事,走对的路。就算受到牵累又如何?我儿真的在乎你身上那左卫将军的职位?”

郭子仪心底明悟,恭恭敬敬的对着自己父亲一拜道:“父亲指点的是,孩儿确实过于保守,畏首畏尾,做小女儿姿态。孩儿知道怎么做了……”

……

长安安义酒肆!

安义酒肆是一家规模一般的酒肆,这样的酒肆在长安少说也有千百家,根本不足一提。

来这安义酒肆喝酒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小康家庭的成员,以各路商贩为主。

这日一群军人打扮的兵士蜂拥进了酒肆。

他们一共十人。

为首一人身形不高,长得尤为壮实,黑黑壮壮的,孔武有力,绷着一张脸,好像人人都欠他三五八万一样,身后的九人说说笑笑,特别欢快。

“店掌柜,来十斤酒,十一个小菜。”

他说着,找了一个空位坐下,全程没有一个笑脸。

在他身后的兵士一瞬间你眼望我眼,有些尴尬,原本的欢乐的气氛不在了。

一位文质彬彬的校官打着圆场道:“先来十斤,不够再说。听说长安的酒比朔方的酒好喝更烈,我还不信这个邪了。都是酒,还分地域的?我们今日就好好尝尝长安的酒是不是那么神奇!”

他招呼着众人坐下,来到之前那人的身侧,低声道:“这难得来一次京城,又不在军营。一起出来喝酒的,光弼就别守着那点规矩了。”

叫光弼的首领,听朋友这般说来,点了点头道:“你们随意!”

校官大松了口气,要是他不点头,这场酒必然会不欢而散。

辛京杲太了解自己这位朋友的脾性了。

他的朋友叫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契丹酋长李楷洛,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国公。出为朔方节度副使。

李光弼得父亲蒙荫,少年即入军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现今以累积为左清道率,是他们一群人的首领。

此次他们一行人授命运送回鹘进贡给朝廷的战马、皮革,一路来到了长安。

朔方是唐王朝的边境,偏远苦寒,哪里有长安繁华,一众人初到长安,就是乡巴佬进城,看的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