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7章 法术势

长二尺四寸的竹简整齐摆放在案几上,清晨的阳光从窗扉射进来,杀青烘烤后光滑的竹片反射着微光。

中车府令赵高跪坐于案前,轻轻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笔蘸满墨,稳住心神,开始在竹简上一笔一划地写起小篆……

秦国三位书法大家,其笔迹各不相同,李斯乃是楚人,又长期游学诸侯,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并糅合了楚字的特点,书法苍劲,奇逸豪放。

胡毋敬是典型的秦国学室弟子出身,其书法平和自然,极其稳健。

赵高又有不同,他少时不识字,十余岁才刻苦自学,故有些剑走偏锋,书法细腻却又有力,风格清瘦秀丽,这就是赵高书法的特点。

很快,随着他手腕移动,第一根竹简上,已多出了三个漂亮的篆字。

“《爰历篇》!”

这便是赵高奉皇帝命书写的识字教材,他写的很慢,一来是因为事关重大,每个字都力求做到完美,二来是竹简加毛笔,本就难以做到速写:左手按简,右手写字,一根简一行字,写完之后,再一根一根地向右边推去排好。

若想速记,便不用竹册,而用木牍。

秦国一直以来,都对公文书写的载体有规定:郡县、都官用柳木或其他质柔可以书写的木材为简牍,公文削成二尺四寸,民间书信则长一尺,故又称之为尺牍。这些木牍,均用菅草、蒲草、兰草及麻封扎。

竹册就要比尺牍高一个档次了,因为制作更为复杂,通过裁、切、杀青才能成简,在上面书写,写完一章后排列钻孔,用“韦”,也就是切成条状的熟牛皮来编缀,相应的,价格也比木牍贵了数倍!

所以读书,真是一件昂贵的事,非家财十万的富户吏子,无法备齐笔墨书简。在学室里,也通常是一卷书大伙传着看,翻到字迹模糊,牢固的牛皮韦带破裂为止。

这年头,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卷藏书,便是“文士”的标志,轻易不舍得借人观看,非得先拜入门下,口称弟子才行。若搬家时能将藏书拉上几辆车,那便要被人称赞为“学富五车”,与博学的魏相惠施相提并论了。

竹册得之不易,消耗却很快,赵高只写了五六百字,第一章便写完,他让仆役过来将竹简上的字轻轻吹干,再拿下去编缀成册,没一刻钟是做不完的。

他也正好接过弟弟赵成递来的汤水,饮用休息。

赵成一身戎装,他是一个五百主,隶属于外郎将,奉命宿卫于林光宫,此刻过来给赵高奉汤,一边低声道:

“兄长可听说昨日中郎户令黑夫给陛下的进言了?”

赵高自然知道,黑夫替程邈献隶书,以为可与小篆一同通行天下皇帝允之。

其又言简牍笨重,绢帛昂贵,自告奋勇,想为皇帝制作一种结合二者优点的书写材料……

赵成很了解自己的兄长,虽然赵高平日里对黑夫礼数有加,但暗地里将其视之为竞争者,便凑近道:

“兄长曾告诫过我,秦律有言,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如今黑夫身为中郎户令,职责是宿卫禁中,却言匠作考工之事,这算是越官了罢,是否要我指使熟识的御史们上疏批驳他?”

“吾弟,你真是白白在官场中厮混这么多年。”

赵高放下杯盏,细长的眼睛瞥着自己的弟弟,冷笑道:“按你的说法,我身为中车府令,管的是执掌乘舆,却时常书写诏书,编订文字,是否也越官了?”

“这……”赵成抬起头:“这不一样,兄长是得了陛下允许……”

“总算说对了。”

赵高起身,负手道:“如韩昭侯的典帽官一般,没有知会君主,自顾自地做了,那叫越权。”

“但做之前禀报陛下,或者得了陛下指派,那就不是越权,而是唯上命是从。”

赵高不仅娴熟文字,还精通律令,越是琢磨得透彻,他越是发现,在帝国的基层,律令是严酷而不近人情的。

在县上,一个人不好好务农,想要做商贾工匠,那他就是不务正业,要遭到秦吏训斥。

在郡上,一个小吏不做好本职公务,却终日做些无关的东西,亦是越官违法,要遭到监御史举咎。

然而,当一个人的官职做到了朝堂之上,身处君侧,职权就会变得模糊起来,太尉空缺已久,右丞相是个摆设,廷尉李斯时常在做丞相的活,中车府令赵高兼着谒者的工作。

这些事情严格来说不合律令,之所以堂而皇之,只因为皇帝一句话。

赵高问:“你知道,程邈在云阳狱住的那间牢房,之前住过谁么?”

赵成摇头不知。

“韩非,韩非当年也被下狱云阳,可他的下场却不如程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