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一唱一和的君臣(第2/3页)

司马光在原先的历史上去了洛阳,眼不见心不烦,就等王安石倒台。随后他上台,你要问这位老先生可有强盛大宋的腹案吗?毛都没有半根,有的只是泄愤,把新法尽数废弃的发泄,割让土地给西贼的怯弱无能!

可此刻说什么世间至理,他能滔滔不绝的跟你说一整天,还不带重复的。但你要问如何强盛大宋,他就是一番大而化之的方案。

要减少冗官,要减轻百姓的赋税,宫中和朝中要节俭度日……

这些建议当然有用,但建设性的意见依旧看不到。

后来他针对性的批驳新法,许多见解颇为独到,但建设性的依旧看不到。

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他从洛阳回归京城,然后就是报复。

此刻沈安一连串的问题问出来,司马光沉声道:“大宋当去除冗官,百姓的日子太苦,要减轻他们的赋税,宫中和朝中要节俭……”

沈安听不下去了,“这些不是新政一直在做的吗?”

呃!

司马光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无所适从。

是啊!

他说的这些,新政都在做,而且做的比他期望的更好。

“杂学!”

文彦博淡淡的一句话,就把事儿转回来了。

他看了司马光一眼,觉得这位不是辩论的好手,可惜了。

司马光这才发现被沈安带偏了,从杂学的问题转到了新政。

老夫……

他真想喝骂沈安一番,可包拯就在边上虎视眈眈,他一旦敢摆老资格发飙,包拯就会用更老的资格来喷他。

你比比个啥,老夫做官的时候,你家才将传出你砸缸的消息,和老夫比资格,老夫直接碾压了你。

这就是包拯的威慑力。

沈安突然转向了文彦博,说道:“文相以为火炮如何?”

文彦博想了想,“国之重器!”

沈安笑了笑,“那文相可知铸炮之术?”

“不知。”文彦博说的理所当然。他是宰辅,自然不需要懂这个。

“那么文相可知火炮打多少发就要停歇冷却,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文彦博摇头,“老夫不知。”

他觉得这些问题有些无趣。

难道宰辅还得知道怎么去种地吗?

沈安一脸的笑意,“那么譬如说下次征伐辽国时,枢密院调动火炮北上,文相可知道要调配多少才合适吗?”

呃!

文彦博卡壳了。

韩琦看着沈安,突然拍了一下肚子,顿时腰间的肥肉都鼓荡了起来。

他真的想大笑一场。

沈安前面的两个问题看似简单无趣,可后面第三个问题一出来,文彦博就坐蜡了。

你文彦博说火炮是国之重器,可你连国之重器怎么调配都不知道,你这是什么?

渎职!

包拯阴着脸,大概是要抛弃了和老文多年的交情,准备出手了。

文彦博却有苦说不出,他真的不懂火炮,只知道那玩意儿威力巨大,无坚不摧。

“此事……下面的官吏自然懂。”

他觉得这个答案很苍白。

果然,沈安讥诮的道:“那敢问文相,若是有人渎职呢?您可能看得出来?”

你连火炮的原理都不懂,你看得出来个屁!

到时候你就是庙里的泥塑神像。

摆设!

轰隆!

韩琦仿佛听到了一声雷霆在响。

赵曙缓缓地道:“朕知道。”

这是一巴掌。

“青铜火炮铸造不易,青铜柔韧,火药产生的膛压承受能力也强,但若是滚烫之后再继续发射,姑且不论炮膛里能否装进火药,就说炮身,就会因为高温而产生变形……甚至会炸膛。”

赵曙继续说道:“何为膛压?火药燃烧膨胀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推动铁弹打出去,同时也给了火炮压力……正如同一只苍蝇,一巴掌下去就粉碎,这也是一种力。但火药的力更大,所以发射几轮之后,必须要停住冷却,或是隔久些再发射……”

他看着文彦博,觉得这位枢密使的学习能力有问题,“若是不知这些,下次北伐得知辽人有二十万大军,那么我军正面要放多少门火炮才行?得去考量火炮冷却要花费的时辰!不知这些,若是调动少了,到时敌军的骑兵突破进来,会如何?”

文彦博跪下,“臣……不知,臣随后就会仔细研读,不敢懈怠。”

赵曙微笑道:“如此就好,朕与诸卿相得多年,原先朕也觉着杂学就是胡闹,就是个不起眼的学问,可后来……诸卿可还记得神威弩吗?还有金肥丹,许许多多的东西,杂学就这么源源不断的推了出来。

诸卿,何为学问?朕身为帝王,要考量之事颇多,但首要是大宋的强盛,什么学问能让大宋强盛,朕就该去学什么,而非是抱残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