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五十三章 前奏(第3/3页)
走下岩背,十三根高约四丈的工字形铁柱有如生根一般竖立在那里。罗文虎暗自感慨,换了别家势力,不要说架悬索桥了,短短七八天里,将这十三根铁柱生根一般的竖在这里都没有可能。可笑罗献成临死之前竟然还想割随州为王!
这么湍急的水流,即使两岸有固定物,想直接架设浮桥都是极难,即使水流冲不毁浮桥,敌军在上游搞几艘船装满土石,也是一冲即毁。不过,在水面及对岸都为敌军控制范围,架设悬于水面之上的悬索桥又谈何容易?
当世在峡江之间架设索道或悬索桥,一般不能使用麻绳,麻绳太软,拉开三四百步长,绳就会直接荡到水面上,那就成了浮桥。使用铁索链也不成,环环相结的铁环索太沉。
悬桥与浮桥对铁索的拉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浮桥有浮舟为底,将铁索托住,主要是抗击水流对浮桥的冲力,而一根重于数千斤的铁索绷直悬于水面之上,铁索对两岸锁桥固定的直接拉力,就将大到惊人的程度,而铁索自身的强度能不能承受这么强的拉力也是个疑问。更不要说还要叫人畜能行走其上了,很容易直接将铁索桥压垮掉。
当世在溪河之上造索桥,通常使质量轻而强度及刚性都颇强的竹索。不过就算一夜之间能从龙爪岩与对岸的山门岩之间架起竹质悬索,就算悬索绷得极直,一点不荡下来,离水面也只有十四五丈。敌军控制水面,船从竹质索道之下而过,举火便能烧之……
在看到淮东所产的铁丝绳之前,罗文虎怎么也无法想象淮东军能在龙爪岩与山门岩之间先造索道,再造悬索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