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涛海怒 第十七章 开城门(第2/3页)

想到这里,陈德彪拿那两只有大小的眼睛瞅着柳叶飞,说道:“柳大人,你倒是拿个准主意,是开城门放林缚进来谈事,还是将他挡回去?总之我相信你不会担心林缚带三五百人进城来能搞出什么妖蛾子……”

给陈德彪这么一挤兑,柳叶飞脸色更是难看,他很不情愿让林缚进城来,但是他没有拒绝林缚进城的借口。

葛祖芳没用的先要替柳叶飞说话,陈德彪拦在他前面说道:“既然林缚要进城来,也是有好商好议将事情解决掉的态度,难不成真要逼得他对青州用兵不成?届时不管有什么后果,只怕是我们又要多担一份责任。”

葛祖芳欲言又止,委实难以决定,最终叹气看向柳叶飞,说道:“柳大人,你做决定吧!”

柳叶飞心里颇为无奈,再坚持,他就要成孤家寡人了。毕竟林缚是来商议昌邑哗变的善后之策,已经主动退了一步,他这边再绷下去,真出了什么变故,他就失去更站得住脚的立场。柳叶飞想了片刻,也没有其他良策,挥了挥手,跟寿光知县杜觉辅说道:“你们去开城门吧!”

林缚只是从五品散阶,虽有封爵在身,还不足以让他们几个正三品地方大员出面迎接。

※※※※※※※※※※※※※※※※

寿光引弥河水注入护城壕,弥河在寿光城北有一处小码头,江东左军第一营从营口镇换多桨快船水陆并进,于黄昏时抵达寿光城北。

林缚下船登岸,就在女扮男装的孙文婉、孙文炳及林梦得等人陪同,闲庭信步的领略寿光城北初春的风光,嫩青色的新草已经漫山遍野的冒了出来。

山东北部大部分地区还是一年一熟,这时候正是种植春小麦的季节,乡民不会受到江东左军与青州军之间纠纷的影响,黄昏时的田野里还有许多劳作的乡民,只觉得在东虏退去后,世道又恢复了正常。

京畿不能乱啊,不仅是为百数万黎民百姓,更重要的一点,除了燕山防线外,整个北方就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防线了,京畿大乱只能便宜了东虏。一旦燕山防线崩溃,很可能一溃就是千里,一直到淮河沿线才有建立稳固防线的可能。

“城门开了!”孙文婉轻呼了一声。

林缚转身看去,寿光北城门这时候正缓缓打开,寿光四城的城门还是吊桥形式,城门放下来,横在护城壕上,形成入城的濠桥,数名穿着青衣官袍的官员在十数名衙役的簇拥下,出城来迎接。

“是寿光地方官员,为首的那个中年人就是知县杜觉辅,杜家本身就是寿光的大田主。这次事件,他不应该会去支持柳叶飞。只是地方声音稀微,有什么意见也传不到中枢去。”孙文炳说道。

他前段时间代表江东左军在山东负责筹措粮资军械等物资,也是代表津海都漕运司在山东协调海漕运务的主要官员,与寿光、昌邑、登州、莱州等山东北部沿海诸县的地方官员接触颇多,对杜觉辅及杜家了解颇深。

“哦,那我们不能怠慢了。”林缚笑道。他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不去搞坏与地方上的关系,只有获得的支持越多,获得的支持人群基础越广泛,才能真正谈得上根基稳健,流寇或目光短浅的军阀是想不明白其中道理了。

看着杜觉辅等人走近,林缚领着林梦得、孙文炳、孙文婉等人迎过来,拱手作揖说道:“劳杜大人出城来迎,真是罪过……”

“眼下情形也非我等所愿见。”杜觉辅作揖还礼,“郡司诸位大人都在城中相待,我们出城相迎来迟,还望林大人不要觉得寿光怠慢了。”

“怎么敢?”林缚笑道:“我一直因琐事留在津海,倒是很想到寿光走一趟,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成行,也非我所愿啊。”

“寿光城防是怎么的状况?”林梦得插嘴问道。

“又非战时,郡司并无理由接管寿光城防。”杜觉辅说道:“北城门也如常安排了一都队县刀弓手。林大人带护卫进城去,我杜家靠着北城门有一栋宅院颇大,委屈林大人在那里稍息……”

杜觉辅的意思也很明显,他不能将北城门的防务就直接交给江东左军控制,但是真要发生什么变故,江东左军想要控制北城门也容易。

汤浩信声隆位高,是不会出来迎接的,派出马朝出城来迎接。马朝给林缚行礼,也跟林缚他们证实山东郡司没有在城里搞什么特别的布置。

马朝与汤浩信对林缚突然要进寿光城商议昌邑哗变善后之事也感到颇为意外,他们原以为林缚会拖到朝廷在这件事上彻底低头才肯罢手——在他们看来,林缚是做得出这种事情的。

既然林缚愿意退一步,那事情反而容易解决掉,朝廷毕竟还是要保留一些尊严跟面子,只要不把朝廷的这最后一层脸皮扒下来,很多事情都好说,难道闹到京畿大乱,对张协,对京中的达官贵人们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