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慢了(第3/3页)

“比如说粮产。”

“如今粮产暴增,在朝廷来看,端是百利无害。”

“可是粮价呢?凭空冒出这么多粮食,如果朝廷不加以管控,粮价会跌到一个什么地步?”

“这可是整个大宋的粮价波动啊!会不会出乱子?会出什么乱子?贾相爷想过吗?”

“这……”

老贾脸都白了,让唐奕说的这么吓人呢?

“还有。”

唐奕继续道:“粮食不值钱,可是毛纺、运输业却在大肆吸纳劳动力。”

“这样的反差会使多少农户从农转工?会有多少田地彻底荒种?”

“即使市场自我调节,最后两相平衡,这个过程又要经历多少坎坷?”

“而最后的结果,则是我们增产的粮食被荒地抵消了,大宋还是会回到原地!”

“……”

贾昌朝不说话了,也不会说话了,唐奕描绘出来的,是未来,也是……灾难!

“再比如。”

“这些新兴的毛纺、棉纺织户,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如历朝历代的土地一般兼并融合,我们管不管?要不要提早做打算?万一再成就一批庞然大物,却不满足朝廷制约呢?”

“我们的政策、律法能不能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

“万一适应不了,怎么办?”

“是等死,还是求变!?”

“我们慢了,太慢了!”

唐奕一连串的话语,似一刻刻火神炮弹在两位相公胸中炸响。

他们没想到,只是一个农庄老妇的一席话,会让唐奕联想到这么多。

……

……

唐奕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后世有无数个惨痛的例子在打醒他,在鞭策他。

若不是今天出来这一遭,这顺风顺水的改革之路,让他几乎已经忘了,整个欧洲的皇权是怎么被资本掀翻的。

很多人说,封建皇权与资本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是必然结果。

屁!!

在政谋里面,就从来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谓妥协的艺术哪里有什么气节可言?

之所以被掀翻,是因为他们和现在的唐奕一样,反应慢了。等到想求变的时候,已经输掉了所有的筹码。

不同的是,欧洲皇权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车之鉴。

而唐奕正好相反,有后世欧洲趟水,可以提前求变。

……

此时此刻,范仲淹也是忧心重重,“那依大郎的意思,当如何赶上?”

对于范仲淹和贾昌朝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还真有点抓瞎。

只见唐奕停了下来,沉吟良久。

“不但要赶上去,而且还要超前!!”

“所以……”

“我们需要……”

“宏观调控!”

“社会规划!”

……

得,一着急,把后世的词儿都蹦出来了。

唐奕心说,老子点子是有多好啊……

幸亏后世生在华夏,但凡换一个国家,绝对没有这么多现成的改革经验让他肆意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