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激战(四)(第2/3页)

何斌见他向前,不免也往前挪动几步,见吕唯风急步向前赶来,便只矜持的站于原处,向他笑道:“何需同我客气。咱们在台湾小岛上共事多年,你又自吕宋万里而归,我走动几步,又有何妨?”

正说间,两人已是迎到一处。自汉军攻下吕宋之后,吕唯风随船而去,被张伟任命为方面大员,成为一方的方镇大员,这数年间两人未尝一唔。这二人都是沉深多智之人,只互相打量一番,便各退一步,长揖做礼。

何斌因感慨道:“吕大人,你这几年,当真是操劳的紧了。面孔乌黑,神情憔悴,你勤劳王事竟至如此,何某当真是感佩之极。”

“不敢。下官得陛下信重,委以方面重任,又岂能视同儿戏?是以四处奔波,这吕宋岛原本就是炎热之地,几年下来,下官又怎么能不变的黑口黑面?”

说到此处,两个相视大笑,携手并肩而行,住何斌带来的马车队前而去。吕唯风眼光略扫,见四周躬身而立的,多半是户部官员,其余皆是会同馆负责接待外地官员的属吏。他心中明白,因自已的贡物特产,金银铜矿都是户部所需,是以户部待他犹为客气,不但尚书亲来,还有两名侍郎,引领着各郎中、员外郎、主事,站成一圈,见他望将过来,便各自躬身行礼。吕唯风知道这些人多半是从台湾过来的老吏和官学子弟,几年来慢慢充实中央各部。因此特别的客气,向他们分别回揖还礼,微笑致意。若是见到当年在台湾军机处时的熟人属下,还特别招呼两句,显的特别的客气多礼。他的属下在吕宋随他多年,总是见他如同帝王一般杀伐决断,心狠手辣。此时待见了他如此模样,都只觉得是判若两人,怪异之极。只是积威之下,并不敢因为他的态度稍有变化就敢有所懈怠,仍然提着十二分小心,紧紧跟随在吕唯风的身后。

“太师,几个月前下官接到塘报,道是圣上有旨,内阁诸臣不必兼理部务。下官还在奇怪,户部和税务海关各司之重,又有何人能够克当其职?今日看来,太师仍然兼理户部差事?看来,陛下到底离不得太师署理财赋之事。”

何斌自数月前被张伟赐封太傅之后,已是文官荣衔第一,无人能比。旧明规制,太傅、太师、太保为文官一品,最为尊贵,总称为三孤。因其太过显贵,非人臣所能当之。所以文臣至多加到从一品的太子太傅、太保、太师,便已是显贵之极。三孤之衔,只能是死后追赠,生前得封者,当真是绝无仅有。何斌受封之时,很是推脱了一番,然而张伟决心已定,不可违拗,便也只得受了。待月前又有恩旨下来,说他办差得力,支应北伐粮草很是经心,算是立了军功,又赏加太师之衔。到得此时,除了还没有封公封候,何斌的一生成就,可以说已是到了顶端。

此时听得吕唯风迅问,何斌知道此人心中很是清亮,此时故意这么问他,乃是借着问候小小的奉迎了自已一把。善于理财的何斌乃是汉朝的第一财赋能臣,自从台湾管理财赋之事始,现下统江南的所有财赋部司都由他该管。几年来做的是风生水起,百业昌盛。国家岁入年年递增,由泉州、广州等各港口开往南洋各国的商船船队每天都有百艘之多。一艘船的货物出去,便是小半船的银子运将回来。与明朝政府的粗放式财政政策不同,汉朝户部以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赋税来调节管制贸易和商业的收入。明末时世界上六分之一的白银流入,而中央政府除了掠夺农民之外竟全无所得,银子统统落入豪门世家和巨商大贾之手。而在汉朝治下,虽然民生也很富裕,中央政府的所得也是很多。占据江南这几年来,财政收入在汉始元年之初已超过了两千七百万两,所以虽然军费大涨,政府竟然可以支持的住。还能在兴军之余,仍然不停地方建设。水利交通等民生设施一直兴建,每天由中央户部划拨出银两,交由地方大兴土木,甚至还有余钱搞搞城市的市容建设,翻修贫民区,兴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拓宽街道,种植花草树木。虽然还不可能全境如同台湾那么富庶,却也有相当多的城市被整治的美焕美伦,漂亮之极。

这一些事统江南并所有张伟治下的领土之内,却又有谁不知?吕唯风不过借着问讯之名,轻巧的拍了何斌一记马屁罢了。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何斌对自已的理财能力也很是自负,平素说起来也很是得意。此时这方面大员主动示好,又何必不买他这个面子。于是微微一笑,答道:“虽然如此,也算不了什么。朝中的老夫子们常言道,国家还是该当以农为本。商贸不过用做流通,这粮食才是实在之物。没银子使唤,最多是周转不便。没有粮食下肚,百姓们可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