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丹阳城地处南地,地富民丰,乃是实打实鱼米之乡,城里百姓安居乐业,是以商户聚集,买卖做的极好。城中大户都丰沛非常,而其中家业最殷实的当属城东顾家。

顾家原是从朔州移居至此,几代下来由官转商,积攒了丰厚的家底,整个隋国南部,丝绸米粮生意顾家都有涉及,在丹阳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只可惜顾家人丁不旺,几代单传,到顾烨手里四十岁才得了一女,取名顾溪砚。

据说顾溪砚是顾夫人怀胎十三月才生出来的,出世当日正值黄昏,顾府上空霞光万道,随即丹阳城百鸟汇聚顾府,降生那一刻百鸟朝拜,犹如仙人下凡。

顾烨夫妇又惊又喜,当时人们都道顾溪砚绝非凡人,日后必然贵不可言。

顾烨夫妇把她当成命根子般宠,而顾溪砚的确是天资非凡,一岁便识文认字,且过目不忘,四岁便可能诗善对聪慧非常。

可是顾家却没料到顾溪砚竟然生而弱视,到了七岁后彻底失明药石罔用。当时人们都说慧极必伤,顾溪砚太过惊艳,天都容不下她。此后她也渐渐被人淡忘,一晃也快十八岁了。

“小姐,小姐。”穿着粉色衣裙的丫鬟提着裙摆小跑着,嘴里喊着自家小姐。

这处入目是一大片茶园,苍翠色茶树顺着丘地列成一排,一排排下去整齐划一,长势也十分喜人。现在已经是二月了,茶树上已经开始有芽苞露头了。不过前来的丫鬟并没心思去关注这个,而是对着茶园下正弯腰侍弄茶树的一抹白影喊着。

于是那个弯腰背对着她的白衣女子直起腰身,转头看了过来,她嘴角带了一抹温润笑意,轻声道:“阿七,我刚和你说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你又急躁了。”

站在一片茶树中间的人十分亮眼,一身白色绣银丝线衣裙,腰带轻束勾勒出玲珑纤腰。一袭墨发被一根简单的银白色发带束好,披散在身后。她五官柔和,一分一毫不增不减恰到好处,此刻站在那带着些许薄笑,眉宇间带着一种出尘脱俗的飘逸之感,当真就是仙人一样。

顾溪砚长得太过惊艳,阿七朝夕相对看了好多年,这一下的抬头回眸,依旧让她忍不住失神。只可惜,阿七看着那总是波澜不惊带着温润之意的眼睛,心里忍不住难受。明明那双眼睛如此灵动,怎么就看不见呢?

她这一失神,站在那里的顾溪砚便轻轻拍了拍手中尘土,不急不缓地走了过来。

阿七连忙迎过去,但是却没有扶顾溪砚,而顾溪砚准确走到她面前,然后在阿七小心让开时从狭窄的小路上径直走在阿七前面。

阿七心里松了一下,又忍不住感慨,如果第一次见小姐,大概没有人会知道她目不能视。

“刚刚如此急躁,现在怎么不说话了。”走在前面的顾溪砚轻车熟路地沿着茶树之间的小径往上走,略微回头问阿七。

“小姐,是老爷让我唤你的,说是有人上门提亲,让你亲自去看……听听,是否合适。”

顾溪砚走路的步子一顿,不过随即便恢复了淡然:“哪家提亲,可清楚我是个瞎子?”

“小姐,你说什么呢!”阿七听了又急又难受,忍不住开口埋怨她这样说自己。

顾溪砚淡淡一笑:“阿七,这本就是事实,何须避讳。”

阿七沉默片刻,才嘟囔道:“小姐虽然看不见,可是却不知比那些白生了一对招子的强了多少。如果不说,怕是别人都看不出你看不见呢。”

这的确是实话,顾溪砚在顾家人心里近乎神人,顾溪砚弱视是顾家人在她三岁时发现的,还是因为一到天色稍暗,她看书便要掌灯,顾夫人无意问她才知道不对。

得知弱视之症治不好,顾溪砚几乎是一心浸淫在书本里,顾烨怕她看书太多更坏眼睛,五岁的顾溪砚却一句话而作罢。

“趁我还能看见,多读一些,日后才不会无书可用。”

那个时候的顾溪砚理智自律到不像个孩子,对于自己会失明这件事她似乎接受的很好,甚至在她还能模糊看见时已经开始适应没有光明的日子。

阿七听老爷说,那时候还是小小一个的小姐在不看书时都是用白绫缚着双眼,在顾家宅院里四处走动,到后来她根本无需看路,就可以信步在家里走动。

是以小姐彻底失明时,那一天整个顾家都没发觉她有不对的地方,直到顾烨好奇她今日为何不看书,她才温和和顾烨道:“爹,女儿以后都看不了书了。”

听说,当时小姐没事,老爷和夫人却痛哭流涕心疼得肝肠寸断,反而是小姐宽慰了好久。

阿七出神地想着,不知不觉两个人已经出了茶园,顾溪砚出声提醒她:“莫要发呆了,和我说说怎么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