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变数(一)(第2/2页)

是以,现在特地派出了亲熟的平辈来,用家里承诺的资源和人脉,来烧一烧他这个冷灶,也好为家族的前程别寻一条出路或者说退路了。

在职分之内提携一下亲熟的族人子弟,当然并无不可也是公开允许的事情,只是对于家中那些人,旁敲侧击表达出来的想法和要求,他却有些无语无奈却又觉得可笑至极。

在广府,所谓的勋贵子弟出身,也是有很大的水分,各家勋贵都是家大业大,但供养和维持的亲眷族人也是相当众多的。因此能够分配到的资源也是按照亲疏远近,有着三六九等的偌大区别。

因此,像他这种前代正房的旁支,又是庶出的子弟出身。虽然不能说是寒酸,但在广府本地来说,也不要是太多随大流的普遍存在。

因而才被塞到殿前诸班去混个出身,依靠体貌壮整又娴熟铳器,成为飞云都的两位铳士指挥之一。又恰巧碰上的组建新军七部的机缘,而被塞进了吊车尾的第七将的麾下,总算赶上了这轮前程和机会的末班车,混到了一个营官的资序。

然后,就在北伐攻战的九死一生中,一步步披肝沥胆的走到现在的位置,不可谓不是满心感触而百感交集了。

但在五大统制官中,他显然才是威望和资历最是弱势的那个,甚至连从体制外以友军的身份,带着老部队来投奔的王贵都有所不如。只是因为某种现实的需要和某人的坚持,他才得以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

然后在正任统制官辛稼轩,主持军中全局而无暇分身的情况下,以副统制的身份,管领行营右护军的日常事宜,同时轮值到前沿的战区去。

依照国朝的例制,各种军序大小不等。但凡五千兵卒以上,即可置以军号,但是领军者仅称为统将,以辖制各营官正将;而达八千人的军序,则称谓为统领;只有兵额上万的满编军序,领军者才可以称得上是统制官;

而达到一万三千员额的大军制,则别设以为副统制;一万五千员以上的序列,则还要依次增设左右统领、左右统将,以分领其责。

比如:如今在青州治下的三大主战军序之一,御营左军编列十二营而实编十营,计有一万两千军额,是以别设副统制韩良臣,以专领其日常及治地防要。

而规模次之的行营右护军,编列十营而实编七营,同样也别设了他这个副统制,以分章其责;而位列第三的前军编列十营,但是在编人数不到九千人,是以只保持了原有的统制官。

而作为崔邦弼下辖的行营右护军,又有一番特殊的经历和遭遇,而对于某些事情比较敏感。

因为有过被帅司侵夺强并,又在危难之际被轻易的弃之不顾,狠狠坑了一把的前车之鉴,最后还是出身以来的老部队不计前嫌,也不计得失的施以援手力挽与绝境。

待到重新纳入体系内后,又相当大度的继续保留了他们的番号和旗帜,将这只本该消亡的行营右护军,给补足重建起来,才有了现今的规模和局面。

因此事后扪心自问的说,其中大多数人早对国朝后方所许诺的,所谓的前程和机缘的诱惑,已经甚不感冒,甚至有所反感了。

由此,他起码也明白了自己的才量和格局的上限,而不再迷失和轻信于那些来自权势之间,虚言假意的允诺与信誓旦旦的保证中了。

毕竟,如果作为统制官的他,敢在现今的大好局面下,公然表示出分裂团体另立山头的苗头得话。闹得上下离心众叛亲离自然不消说了,只怕除了少数个别心存侥幸的投机之徒,就连那些好容易存活下来的老部下,也不见得会愿意跟他走的。

但如果,没有的得力可靠的部下和亲信的追随,光靠他一个人就算回到了后方,又得了上位者赏识的新前程和机遇,却也难得有足够出头的机会,而更容易在牵扯不断的日常角力中就此泯然于大众,或是沦为庸碌无为的一介普通武臣而已。

毕竟在广府之地,他这区区一个统制官,可真心算不上什么字号。而在权力中枢的苦苦营钻,与前沿掌握的实权和成就感根本无法比拟的。前番选错一次站队已经足以令人深省了,要是无端再选错一次,那就是怪不得别人而自毁前程,里外都不是人了。

再加上,族中这种事前避嫌,事后来找桃子的做法,也让他多少有了些说不明道不清的疙瘩和芥蒂。

他想到这里,还是有所下了决心,派人去像通个声气好了。

“来人……算了……”

然而他话才出口,却又改变了主意,挥手让进来的亲兵退下。

他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亲自过去说明一番,正好籍着这个由头,对那位探亲归来的制镇,好好输衷示诚一番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