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择(五)(第2/2页)

“嘶——!”话音刚落,郭威和郑仁诲两个齐齐倒吸冷气。

契丹贵胄的贪婪与粗鄙,非王峻恶言诋毁,而是大伙亲眼所见。萧翰奉耶律德光之命留守汴梁,这位当朝重臣在位期间没花多少心思琢磨如何抵抗汉军的进攻,却把汴梁城的地皮,硬生生刮低了三尺有余。这位萧大王的亲信卫队更甚,偃旗息鼓偷偷撤离到黄河北岸之后,立刻沿途大掠。从金银细软到铜盆香炉,一概不忌。连百姓家里的铁锅被他们看到,都要从灶台上抠下来绑到马背上带走。

而当时身为大辽皇帝的耶律德光,对手下重臣们贪赃枉法之事,也从不约束。李守贞原本资历、声望和能力都非常一般,却凭借几分厚礼,就顺利谋到天平军节度使的肥缺。一地诸侯尚且明码标价,在辽国统治中原这几个月里,其他完全依靠行贿而买得官职者,更是车载斗量。

以此类推,按照辽国眼下的官场实情,王峻所言十万贯砸死赵延寿,绝对非痴人说梦。而十万贯的铜钱听起来数额虽然颇为庞大,却不够给五千汉军将士发半年的军饷,更甭提满足这五千人粮草辎重方面开销了。

想到这儿,郭威再不做任何犹豫。用右拳狠狠砸了一下自己的左手,大声道,“也罢,郭某就豁出去皮脸来,再去求常克功一遭。大不了,这十万贯花销,郭某先欠了他,日后想办法再慢慢还给他便是!”

“如果能重入朝堂,想必常克功也不会吝啬这十万贯臭铜!”王峻骄傲地甩了下衣袖,低声强调。

这点儿,他就有些想当然了。作为一个谋士,他能力的确很强。但作为政客,他的眼光却远不及郭威和郑仁诲这两个官场老江湖。在数月之前,被踢出朝堂,对常思本人来说的确是场灾祸。而现在仔细看了宰相杨邠的下场,远离朝堂,镇守地方,却未必不是福缘。至少,他在地方上可以为所欲为,不用像当朝重臣们一样,每天因为刘知远的情绪多变而战战兢兢。

不过,郭威和郑仁诲两个却默契地交换了一下目光,谁也没把心中的想法解释给王峻听。只是又顺着此人先前的谋划,将整个陷阱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补充了一些关键细节,使得其可行性更高,运作起来更为顺畅。

待把所有事情忙碌完毕,天空中的月亮也就爬上了头顶。三人看看时候不早,赶紧互相道了个别,各自回去安歇,为接下来即将进行的恶战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大早,郭威却是在所有不当值的将领中第一个爬起来,洗脸用饭,顶盔掼甲,然后点卯升帐,准备列阵迎敌。

那赵延寿昨天后半夜,已经通过自己的特殊渠道,得知郭威将辽国钦差及随从尽数斩首的消息。无论心里头有多不情愿,作为大辽国的南枢密院使,政事令,幽州节度使兼中京留守,他都必须表示出足够的愤怒。因此待天光一亮,就立刻点起麾下大军,朝着郭威的营盘所在扑将过来。

双方俱是有备而战,因此战斗刚一开始,就迅速进入了白热状态。郭威所统带的汉军精锐,凭借大量的长弓硬弩,给辽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赵延寿所部的辽国燕军,也凭借快马长刀,一次次冲动汉军的阵脚,压得汉军不断退后调整,每一次后退,都是血流成河。

“郭家雀今天没吃饱饭?!”大辽安国军指挥使刘铎猛地拉住坐骑,看着一百多步外的郭字战旗,迟疑着说道。

印象里,郭威绝对是刘知远帐下数一数二的良将,虽然不似史弘肇那样勇冠三军,但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临敌应变,都有其独到之处。而今天,此公却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几度都被自己这边抓住了破绽,打得手忙脚乱。

还没等他从身边的谋士口中得到回应,忽然间,自家的骑兵队伍里,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呐喊,“倒了,倒了,郭家雀的战马倒了!杀啊,莫走了汉贼郭威!”

“杀啊,杀郭家雀,替钦差大人报仇!”周围的辽国骑兵蜂涌而上,唯恐慢了半步,功劳被别人抢走。

“杀郭家雀,杀郭家雀!”人喊马嘶声中,郭威的帅旗倒卷,位于战场中央的汉军潮水般后退,丢弃的旌旗、兵器和各类辎重,扔得满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