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陆军(第3/4页)

“伽利略论证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之前,很多人也同您一样的想法。”感受到了对方暗藏的讥刺之后,夏尔不冷不淡地回敬了一句。

“哦?那您就说说看吧,我倒要看看您怎么能把普鲁士人捧上天!嚯,普鲁士……”上校也有些不高兴了,“我们的前辈见过他们,是的,就是拿破仑皇帝和您的爷爷,他们在耶拿,只花了两天功夫就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难道您忘了您爷爷当时的荣光了吗?”

“我并没有忘记,先生。正因为我没有忘记,所以我才更加珍惜这种荣光,生怕它稍有缺损。而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比平常更大的努力。”

“那不就结了?您不是军官,甚至一天的兵都没有当过,对军队的事务如果质疑过多,恐怕不会让人信服吧?”带着一抹哂笑,康罗贝尔上校慢悠悠地回答,“陆军的事情,陆军自然可以自行处理好,您放心吧,它比法国任何一个机构都更加可靠,也更加强大。”

内行人碰到外行人在自己的本行大放厥词的时候,一般都会难免露出这种笑容的。

“可是,恕我直言,我们不能对已经摆在面前的危机视而不见,而我却感觉整个军队都没有那种危机感,更没有进行足够的改革的那种紧迫感。”在对方的嘲讽面前,夏尔仍旧保持着镇定。“这不是我们闭上眼睛就可以当做不存在的事情,而是切切实实的危机。”

“那么,难道您还有什么秘密渠道吗?我认为对欧洲各国的陆军力量,陆军本身要比您了解得多……”上校又是一笑,好像觉得已经懒得再驳斥夏尔了一样,“所以,您完全不必要为这些事务烦扰,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我没有什么秘密渠道,也不需要什么秘密渠道,先生。”夏尔回答,“哪怕只是阅读公开的文件和信息,我们都可以发现出问题来。”

他再次把手放到了桌子上,然后继续说了下去。

“普鲁士每年大概征召5万士兵,然后这些征召兵服役3年,再加上骨干军官和军士,他们大约有接近二十万人左右的常备军,看上去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数目,甚至不及我们的一半……”夏尔突然话锋一转,“但是,仔细思考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了。这些士兵退役之后,要服7年的后备役。也就是说,他们保持着接近40万人的后备役,都是接受了严格军事训练青壮年,而且这些后备役部队都是严格被登记在册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快再征召,再配合原本就有的军官和军士,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能够成为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是说,在实际上,普鲁士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拿出接近60万人的陆军,和我们的整个陆军规模都差不多。先生,这都是明明白白地写在公文,写在报纸里的,难道我需要什么秘密渠道才能知道吗?”

夏尔的回答,让上校一阵语塞。

还没有等他想好怎么回答,夏尔继续又说了下去。

“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大概还可以宽心一点,因为普鲁士军队的质量不及我们,同等规模的话,我们是可以打赢普鲁士的。可是,还有更多更让人忧虑的地方——普鲁士的兵役法是从20到40岁为止的,也就是说继续经过了7年的预备役生涯,一个男子还是有可能被征召,每一年他们都有5万多人受过训练,20到40岁之间就有100多万人,100多万人,先生!”

“这不可能完全做到,只是个理论数字而已。”上校额头上起了一些皱纹,“征召部队不会有那么顺利。”

“当然,考虑到各种意外情况,征召预备部队不会有那么顺利,但是即使打个折扣,他们也能够搜刮到六七十万人吧?加上常备军的二十几万,就有接近一百万人了。而我们的兵役制度却无法让我们办到这一点。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几个月时间内只能仓促征召十几二十万人,就算我们赶忙把殖民地的军队调回来,大概也就是六七十万部队的样子。

您认为法国部队强于普鲁士部队,我相信,但是如果面对无法逆转的人数劣势呢?这种质量优势能够弥补吗?恐怕不行吧。

也就是说,如果五十万对五十万,我们能够打赢,但是如果是六十万面对八十万甚至一百万,那么我们不大可能期待能够击败普鲁士,是吧?——难道我们还要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吗?!”

是的,问题一直都很明显,都摆在那里,但是所有人都视而不见,都不当做一回事,直到那一年的到来,然后一切都完了。

“这……可是……”上校想要辩驳,但是一下子没有想好说什么。

“先生,您说得对,我没有扛过枪,也没有当过兵,所以也许我对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方式没有多少常识……”夏尔冷静地笑着,继续说了下去,“但是,至少我不蠢,我会做算术题。普鲁士只有不到两千万人口,但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刻,在一定的时间内,拿出接近一百万经过一定训练的士兵——虽然这种情况肯定很罕见,但是他们终究能够办到。然而,超过三千万人的法国却做不到这一点,先生,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在这种令人气馁的现实面前,难道我们还能厚着脸皮说是世界最强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