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大厦将倾何人扶,天下苍生问谁顾(第2/4页)

而李从璟年纪轻轻,便能看清天下大乱的根由,并且心怀苍生、胸有社稷,难道不值得敬佩?

安重诲再度看向李从璟,却见对方仍旧是低头沉默,全然没有再说话的意思,不由得焦急、疑惑起来。焦急是因为第五问最为关键,必须问出,疑惑的是,看李从璟这幅模样,好似心中根本就没有那第五问?

李嗣源和李从璟自有心事,安重诲正在纠结当中,在场唯一想法没这么多的,便是李从珂。他见话说到这个份上,凭感觉也知正到关键之时,偏偏几人都开始闭口不言,不禁急切起来。

李从珂上前一步,抱拳对李嗣源道:“父帅,陛下得以入主中原,大唐得以有盛世之象,断非一人之功,而是万千将士拼了性命才换来的!这些年来你带领我等南征北战,攻破大梁也是你和从璟之功,要说功劳,满朝上下,谁人能与你比肩?大唐江山有你多少心血,有多少手足同袍的性命,父帅自然最清楚。当此之时,父帅,难道你就忍心,眼睁睁看着大唐江山如此糜烂下去?你就忍心我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葬送在那些奸佞小人手里?”

话说完,李从珂顿觉舒畅,正满怀期望看向李嗣源,却见李嗣源、李从璟、安重诲的目光,齐刷刷向他看来。

李从珂不明所以,立觉局促,凭空生出一股骑虎难下之感。

“那依你之见,为父该当如何?”李嗣源问。

众人的目光让李从珂很不自在,他咽口唾沫,道:“自然是要挽救大唐江山社稷。”此话出口,李从珂忽地凭空生出一股豪气,遂起身而拜,朗声道:“父帅,为大唐江山,为天下黎民,请父帅兴兵,清君侧!”

李从珂也不是蠢人,自然不会直接说起兵造反,怎么也得找个好听的名头。

饶是如此,“清君侧”三字一出口,仍旧如同掀起滔天巨浪。这意味着,起兵举事,终于被直接而明显的提出来。

“清君侧……这……”李嗣源又是讶异又是迟疑。

数日来李嗣源始终举棋不定,不肯起兵,作为李嗣源幕僚,安重诲自然知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岂能不焦急?眼下这第五问还是被李从珂以另一种方式提出来,安重诲知晓时机已经成熟,随即下拜,道:“大帅,小人擅权,社稷蒙尘,以至将士离心,乱贼四起,百姓受难,当此之际,能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江山者,舍大帅还有何人?”

李嗣源左右为难,以至于垂泪道:“我李氏满门忠烈,谁人不知,焉能行此背负骂名之事?”

“大帅此言谬矣!”安重诲朗声道,“自古为民者享誉名,置民于不顾者得骂名。如今大唐千万百姓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帅作为大唐重臣,功勋卓著,素有贤望,声名为天下敬仰。眼下乱贼四起,天下臣民莫不翘首以盼,望大帅匡扶社稷!一旦大帅高举义旗,挥师南下,天下英雄必定云集景从!大帅,难道到了此时,大帅还要置大唐江山、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吗?”

李嗣源:“这……”

李从璟终于下拜说话,“孩儿唯父帅之命所从!若父帅意欲归朝,孩儿自当随父自缚于宫门;但孩儿还请父帅以天下苍生为念,匡扶社稷,孩儿愿为先锋!”

闻听李从璟此言,安重诲、李从珂同时再拜,“请大帅以天下苍生为念,匡扶社稷!”

李嗣源满面动容之色,闭目沉吟,良久后睁开双眼,眸露精芒,“诸位有此报国之心,我李嗣源焉能不顾黎民苍生?既然诸位有意匡扶社稷,我李嗣源也不能叫天下英雄耻笑。”扶起众人,道:“即刻草拟檄文,传之天下,我等即举义旗、清君侧!”

……

安重诲偷看李从璟一眼,见对方面色无异,愈发觉得纳闷。

在他看来,李嗣源起兵举事,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因不如此便没有活路。在这种情况下,谁率先说破那第五问,便是从龙首功。但李从璟却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李从珂,安重诲不由得心想:难不成李从璟果真本就没有劝李嗣源举事的念头?

转念细想,脑中灵光一闪,安重诲忽的心中一惊,立即意识到这是为何。

李嗣源举事,说到底还是反叛当朝,李从璟若是主动明确提出此事,岂不是说他有心术不正之嫌?日后李嗣源掌权,会不会因此而猜忌李从璟?今日李从璟能奉劝李嗣源反叛,他日形势有变,他会不会自己也反叛?

至于从龙首功,李从璟压根就不需要!

因为李从璟乃李嗣源嫡长子,以他过往功绩、今日地位、自身才能,一旦李嗣源成为九五至尊,李从璟便是毫无疑义的继承人!既然如此,他要这从龙首功何用?

念及此处,安重诲这才明白,为何李从璟此番只带了一队亲卫随行,并未带百战军前来。听李从珂所言,便是出现在真定城外的君子都,此刻也都护送曹氏等人回了幽州。李从璟这一番所作所为,为的就是不露反意,以明其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