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诡异电报

室内似乎还残留着淡淡的香气,刚才唐九妹的来访已经让杨朔铭本来紧张的神经舒缓了下来,杨朔铭深吸了一口气,收回了有些纷乱的思绪。

对于冯基善的事,既然已经交给了周冠笙,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必费神劳心了。

甚至于“背书”的准备,都是有些多余的。

杨朔铭将和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文件收好,取过另外一份报告审阅了起来。

这份报告,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送来的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报告。

吉林,长春,松江汽车制造厂。

“这美国式的卡车,咱们中国现在也能够自己制造了!”

张作霖看着刚刚下线准备进行测试的一辆美式中型卡车,脸上全是兴奋和激动,看着父亲嘴角说话都有些哆嗦,一旁的张学良禁不住暗暗好笑。

“如果我国能积极实施基于精益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到1940年时,将有望实现国际汽车工业强国之梦。”松江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苏少凡在一旁说道。

“听说北京南京上海重庆也都建了大汽车厂。”张作霖点了点头,“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肯定能实现。”

“但有一点不容质疑的是,我们至今依然是在仿制别国汽车,没有自己的品牌。”张学良看了苏少凡一眼,说道,“这样的中国汽车工业,可是羞言称强的。”

“将军说的不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苏少凡点了点头,“只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薄弱,一开始必须要走仿制的道路,等到基础打下了,自主创新便可能了。”

“没错,不会就得学人家的。技术不是一天学会的,你也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硬搞。”张作霖佯怒似的瞪了张学良一眼,说道,“做事业切忌好大喜功。”

听到父亲的训责,张学良神情恭谨的点了点头,连声称是。

“杨部长上次来这里参观指导时,还特意强调,我们目前要做的,是要努力的满足国内需要。要知道,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既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的强大驱动力之一。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是在汽车工业开放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与外国汽车集团公司的合作而逐步形成,这意味着外国汽车集团公司在我国目前与未来的投资是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苏少凡没有注意到张氏父子的表情变化,而是在一旁继续进行着解说。

张学良想起了以前和杨朔铭的数次专门会晤,心中满是敬佩之意。

根据杨朔铭制定的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在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的展初期,中国只是定位为外国汽车集团公司面向中国汽车市场的合作生产基地,进而成为它们针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合作生产与研发基地,最后再跻身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杨朔铭认为,精益生产方式与大规模定制方式是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两种重要方式,商用车产业集群与前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基本上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而后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则要以大规模定制方式为主。

可能是年轻人都喜欢车的缘故,杨朔铭和张学良在一起交谈的时候,话题经常围绕着汽车展开。

当时的张学良,热切希望在东北地区建造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杨朔铭表示全力支持他的愿望。但杨朔铭同时也告诉张学良,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差不多需要十年或更多的时间方可形成比较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他的计划是在十年之内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二十年后方可能出现两到三个具有较强外国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这两到三个汽车产业集群届时将控制中国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且也会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与地方区域的有机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杨朔铭说道,“汽车制造在某些区域比在其他区域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这些区域是汽车产业良好的‘栖息地’,而一个区域能够成为汽车产业的栖息地并非偶然,它需要一些成功关键因素。”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区域能够成为汽车产业的栖息地,不过美国人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以往的历史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成功关键因素至少有四项:一是具有良好的机械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基础;二是存在较大的汽车需求市场;三是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导致该区域的竞争较激烈;四是具备一些优质的不可移动生产要素,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