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基督将军”也难懂(第3/3页)

此时两人走到了一处营地旁,在一间大教室里,一位军官正在给新兵上着课。

“现在我们讲‘防魔之道’——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性较强的武器,但是有矛必有盾,任何一件新式武器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的东西产生。在化学武器发展并在战争中不断使用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同化学武器作斗争的经验。此次欧洲大战中,德军在伊普雷首次毒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英法联军事先毫无防毒准备。相反,1917年10月15日,在苏松东北地区,尽管法军对德军持续实施七昼夜的化学攻击,但由于德军重视对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在部队中预先装备了防护器材,结果没造成多大伤亡。我们从这些正反经验教训中,逐步总结和加深了对化学武器防护的认识,有了一套完整的‘防魔之道’。”

“我们首先讲‘慧眼识魔’——即如何识别化学武器袭击。”

“化学武器具有特殊的杀伤形式,敌人如果使用化学武器,必然暴露一些可疑征兆,我们通过观察判断,就可以及时发现,然后迅速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化学弹与普通杀伤弹在爆炸后产生的外观景象是不同的,炸裂的弹片大小也不一样,地上留下的弹迹更有明显区别。大家知道,化学弹的弹体内不仅装有炸药,但更多装的是毒剂。所以在形成的云团里,主要是毒剂蒸气和毒雾,只有少量的硝烟与灰尘。由于毒剂种类的不同,形成的云团颜色也不一样。而且各种弹药爆炸都会因战场上土壤的颜色对云团颜色有所影响。另外,化学弹的弹片大、数量少、棱角较钝。特别是持久性毒剂弹的弹片更大,一发毒剂炮弹只有几大块弹片。与此相反,普通杀伤弹在爆炸后弹片小、数量多、边角锋利。液体毒剂弹爆炸后,在弹坑附近有明显的液滴和潮湿现象;在雪地上会出现明显的有色斑点,时间稍长,即出现小孔。在水面上可见有色油膜等。液体毒剂弹在沙土地爆炸后,会因沙土的包裹难以辨认。固体毒剂弹会在地面上留下小颗粒。”

“通过观察爆炸点周围的庄稼、杂草和树木也能发现毒情。当植物表面染毒时,上层比下层染毒多,阔叶比针叶更明显。嫩叶比枯叶好发现,鲜花比枝叶上易分辨。当毒剂液滴落在植物的叶片上,液滴会逐渐使绿叶颜色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红褐色,形成不同斑点;时间久了,叶子染毒处开始萎缩和卷曲,吸收毒剂多的植物就会枯死。”

“如果毒剂滴落在盛开的鲜花上,颜色也会发生明显变化。不同毒剂对各种颜色的花所起的作用,引起颜色的变化也不相同。”

“通过观察遭袭后动物的反应,也能及时发现‘毒情’。此次欧战,美军曾将数万只鸡放到前线,把鸡作为‘警报员’,只要一看到鸡有中毒症状就立即戴上面具。其实不光是鸡,所有动物对毒剂都很敏感,都是很好的化学毒剂‘报警员’。鸟类吸入染毒空气就会从空中跌落下来,抵抗力较强的狗中毒以后,也会出现流口水、流泪、站立不稳等明显症状。毒剂一旦落人水里,不能溶解的毒剂大部分落入水底,在水面上常留有油花或油沫飘浮。能溶解于水的毒剂,尽管毒剂的踪影全无,但在水中已经危害着生物,使水里的鱼虾中毒而死亡。时间稍长,毒死的鱼虾就会飘到水面上来。”

“面对滚滚袭来的‘毒魔’,也许你们大家认为有了各种防护器材就可以不用怕了,其实不会很好利用也是徒劳;要是没有器材,又该怎么办?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

“穿戴防护器材,关键要做到及时和严密。所谓及时,就是要掌握好穿戴防护器材的时机。当听到毒剂报警器突然报警或者听到有化学袭击警报时;怀疑有化学袭击和进入怀疑染毒地区时;发现有敌机布洒毒剂或突然遭到敌化学炮弹袭击时;发现周围的人员出现异常症状时,就应不失时机进行防护。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发现确实无毒剂威胁时,再脱掉面具。”

听到这位军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新兵们讲的课,张孝准也显得很有兴趣,他悄悄的立于窗前,仔细地听着讲课,却并没有注意到,冯基善的那张黑红色的方脸上的大眼睛看着他动作的时候,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异样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