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恩人,大救星

十四格格下火车之后,紧接着车厢门口又出现了一张少女的笑脸——朱佑枚出来了。

站台的官员们心中叫苦不迭,又欠下身去,喊了“长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然后又都盯着车门,心说公主要来肯定不止一个。

果不其然,二妹朱佑枚出来后,三妹朱佑梨、四妹朱佑楠也先后出来了。

朱家四姐妹全到齐了。

紧接着,后边一列车厢的门也开了。郑玉瑭和郑玉璁先后走了出来。

延平王郑恭寅没有来。他本来该来的,但快五十岁的年纪在这里了,加上身宽体胖,富贵病一年比一年厉害。前些日子轻微脑溢血,进医院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后果,但医生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劳累,要好好休息,不然可能还会出事。

三百年才等到的北定中原,进旧京祭拜祖陵,郑恭寅本来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的。但是朱佑榕和郑玉璁都不让他来,怕他路上再出什么事。因此只是让世子代表延平王随圣驾来北京。

跟着郑玉璁出来的,是下面的三个妹妹。三个小丫头也和朱佑榕的三个妹妹一样,平时都乖乖的在深闺中读书学习,现在有了这个机会长途出行,一路饱览了千里故国的大好河山,都兴奋的不得了。下火车的时候都是靠了面部肌肉的再三努力,才不那么喜笑颜开,勉强保住了皇家公主、郡主们的矜持。

然后,后边的几节车厢里,朱郑两家主要的皇亲国戚、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出来了。这些朱重八的龙子风孙们,三百年后终于能再回到北京了。虽然这些人多是成年人,也明显看得出不亚于那几个年轻人的兴奋之情。

……

当天晚上,广阔的颐和园内灯火辉煌。昆明湖畔,在水银灯和霓虹灯中,湖波倒影着亭台楼阁、怪石垂柳。一桌桌御宴的旁边,大明军政各界的重要人物谈笑风生。来自大明南部的记者、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带着特许证件,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其间。碰到灯光好的地方,碰到值得一拍的大人物,就会“嘭”的一下闪出镁光……

狗仔队很少,那种写文章不负责任的小报记者一个也没有放进来,只有各家大报记者。还有几家有影响的休闲生活类杂志,他们的“娱记”倒是来了不少。娱记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御宴上的公主们、郡主们、宗室小姐们、贵妇名媛们了。即使在南京,也很少有机会这么多皇室名媛贵妇们聚在一起。每当有这样的场合,在狗仔队们的镁光灯下,她们的服装、首饰、包包、鞋子、帽子、披肩、发型,都会引导着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大明乃至东亚上流社会的流行风向。

除了大明来的大人物,颐和园里更多的则是前清的大人物。要么是重要的贵族,比如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要么就是先前投诚明军的清军将领。当然,还有一些前清官员。能进入颐和园一同赐宴的满清“大人物”都有一个条件,就是基本没大问题。那些罪大恶极血债累累的,虽然现在明廷还顾不得办他们,但是今晚的御宴对他们来说,无疑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了。被邀请的心中大石头落地,尽情的觥斛交错,没被邀请的都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而明军刚占领北方,大明皇室就和前清皇室同园饮宴,这也无疑向全国、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无数准备携家财出逃的八旗子弟们,也都把打好包的细软重新解开,安了心了。

……

第二天,3月18日。

今天是朱佑榕的生日,也是大明传统上的“小国庆”,要放假一天的。这也是东方君主国家的特点:没有西方那种国庆节,只是把当朝君主的生日作为国庆节。因此每一位君主在位时候,“国庆节”都不一样。

大明近代维新之后,也引入了西方那种国庆节。也就是把1月23日定为国庆节。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攻入北京,推翻了蒙元统治,建立了明朝。所以近代之后,1月23日又被称为“大国庆”。虽然有个“大”字,但实际还是延续着之前的传统,天子的生日庆祝得很热闹,而“大国庆”反倒动静不大。

现在,3月18日除了是“小国庆”之外,即将被赋予一个新的身份——光复节。今后即使是朱佑榕不在位了,3月18日这个光复节也将一直庆祝下去。

上午八点,明军入城式开始了。

安定门缓缓打开,军乐队奏起嘹亮的乐曲走在最前面。紧接着就是太行山纵队方阵。这些河北、山西汉子们穿着崭新笔挺的明军制服,饱经战火的脸激动得几乎扭曲。好多人眼泪直接就哗哗地下来了。虽然他们都没受过多正规的军事训练,离军乐队最近也没一个人踩在鼓点上,但是他们此刻昂首挺胸,最前面的旗手高擎着太行山纵队的军旗,骄傲的就像凯旋的古罗马军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