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尝试夜战

明军24号一上午拿下了开封,但是在洛阳方向,却远没这么顺利。

或者说,洛阳方向的不顺利,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开封在郑州的东边50公里,那里仍然是河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再加上守备兵力薄弱,所以非常适合明军装甲集群快速推进。但是郑州以西几公里就进入山地了。郑州以西100公里的洛阳,正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和郑州、开封一样,它的北边是黄河,但是东边、南边都是山,也就是秦岭的支脉。它的东边是嵩山,南边是伏牛山,西南边是熊耳山,西边算是没什么险要地形了。一直到函谷关为止。

三面群山环抱,中间是一块洛阳平原。而明军要打进去的,就是这块洛阳平原。

洛阳作为函谷关的东大门,作为十三朝古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和长安一样,因为雄踞天下的气势,被十三个王朝选作都城。洛阳虽然不像长安那样、呆在关中四塞之地、等于呆在保险柜里,但是历代统治者在据有了关中之后,如果生逢治世、天下太平,那多半会定都洛阳。因为洛阳一来也有相当不错的战略地势,二来距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更近。如果一旦天下有变,中原成了战场、洛阳受到威胁不能守,则随时可以迁进关中,守住函谷关,坐观天下大势,进可攻退可守。

现在清军郑州军团就处在这样一个局面。开封丢失、洛阳受到威胁,郑州也朝不保夕,陈旺武现在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安全西撤上了。

陈旺武24号中午看到开封丢失,知道自己面临的处境后,就有了西进函谷的心思,然后他很快就下了决心,要“挟函谷以令南明”。一下午,他就在忙这个事情。

他首先打电话,强令洛阳的军长率领他的三个师,守好进洛阳的几处要地,一定要拼死抵抗。陈旺武在电话里许诺,不管战争谁输谁赢,都保他下半生荣华富贵。

然后,陈旺武即刻派工兵,开着卡车前往黄河大桥,做炸桥准备。

目前明军进攻的最凶猛的,还是西边洛阳方向,郑州还没有遭到直接进攻。这也为陈旺武较平稳的西撤提供了方便。要不然,天上轰炸地上猛攻的时候,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郑州军成建制的撤到西边去。

……

洛阳比开封难打,这是明军统帅部早就有思想准备的。但是从凌晨到晚上,十几个小时还困在山里、一寸寸往前推进都那么艰苦,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仿佛突然间,洛阳方面的清军士气都高了起来,都在拼死抵抗了。

不只是统帅部的几个老头意外,向小强也非常意外。

他盯着大地图,阴郁地说道:

“如果连洛阳都这么难打,函谷关那就没法打了。……我们原来以为郑州军团都是陕西人,投降起来更没有顾虑呢。现在倒好,整个儿一保家卫国!……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旁边秀秀没有说话,也盯着大地图,和向小强一起思考着。

向小强说的不错。如果洛阳都这么难打进去,那关中就没法打了。

洛阳平原虽然也是北临黄河、群山环绕,但至少有三条道路能打进去。

东北边的一条道,是嵩山和黄河之间的一条窄道,就是著名的虎牢关。从虎牢关西进,经过巩县(后世巩义市),进入洛阳平原。

正东边的一条道,就是嵩山之间的一条山谷,从新密往西到登封,然后进入洛阳平原。这条道也比较窄。

而明军现在选择的,是最南边的一条道:就是嵩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一条狭长平原,大约60-70公里长、20-30公里宽,汝州就在这条平原的中间位置。从南向北完全通过这条狭长平原——或者说大山谷,才能进入洛阳平原。

这条道路算是三条道路中最好打的。它最宽,而且山谷底部还非常平坦,所以说可以被称作“狭长平原”。而另两条路,怎么都只能被称作“山谷”。

反观西边的函谷关,虽然“函谷”两侧的山比郑州这里的低矮的多,但是关键在一个“窄”字,号称“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意思就是一颗泥丸就能把函谷关封起来。

洛阳周围群山环绕,但是毕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选路”余地。不管是大路小路、还是山间野道,进攻者总归能另辟蹊径,防守者要防的方向则太多。函谷关只有那么一条路,北边就是黄河,南边就是秦岭,两大天险在这里平行,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而在这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上,又有两道西南——东北走向的小山岭并列而行,把这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几乎完全封闭,中间只有一条15公里长、10米宽、50-70米深的山谷,深如函管,谓之“函谷”。

秦齐铁路(西安-威海)和宝洛公路(宝鸡-洛阳)从这条山谷并行穿过,就是关中通往中原的唯一咽喉,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迂回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