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箪食壶浆(第2/3页)
旁边李根生看大人反应如此神速,也松了口气。向小强也松了口气。他这才想起来,大明是很在乎伤亡的。一来是人的观念使然,二来也是兵力本来就不多,每一个士兵都看得很宝贵。这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态度,最为人所不齿。如果大家都对你有了这种看法,那你就混不下去了。
……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明军左路攻势就推进了一百公里左右,理论上已经占领了整个襄樊平原。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
这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襄樊平原四面环山,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清军原在此驻军有20-30个师,大部分都在明军早上和上午的闪击战中被粉碎、被俘虏了。但是根据粗略清点,俘虏和尸体只有大概一半的数字。也就是说,仍有10-15个师要么完整撤退到北边去了,要么打散了,分散在这一万多平方公里内,还需要具体的清剿。
左路集团军群大部队要暂时休整,安营扎寨准备过夜,同时派出侦察部队,搜索大股残兵和少量的散兵游勇。这些细活,都是摩步师的事情了。
按照计划,向小强命令左路人民卫队四个师继续往前冲,进行火力搜索,赶在天黑前把南阳到方城之间的50公里区域横扫一边。然后在靠近方城的地方停下,对清军防御进行一次火力侦察。一方面了解清军防御的强度,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给方城守军一个心理震慑,让他们一夜都老老实实的龟缩起来,不敢出来搞奇袭什么的。
然后,第二天凌晨,经过修整的大军将向方城防御地带展开更猛烈的攻势。
明军从上到下都有心理准备,方城是一个关口,通往河南平原的咽喉。而清军后撤的军队、以及北边的河南驻军,将在这里汇集。这里太重要了,这里的清军将领们无论如何也不敢不战而降的。而且这里和南阳不一样,这里扼守两大山脉之间的狭窄地带,不存在什么合围的可能,只能从一个方向打过去。因此,这里的清军将领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这里的抵抗只能比南阳更坚强。
……
南阳市是明军左路集团军群打下的第一座真正的城市。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向小强命令四个人民卫队师各抽出坦克团来,参加入明军的城式。说是入城式,其实也不是多正式的,仅仅是从南阳城中心街道里过一遍而已。重要的是向北清老百姓展示大明军队的力量,让他们有信心,确信清军不会再回来了,接下来跟明军的战后合作不会有什么顾虑。
而这种力量展示,再也没有比几百辆坦克依次通过人们眼前,更加有用的了。
人民卫队下面还有火力侦察的任务,所以被排在了最前面,而且仅仅是纯坦克队伍。其他诸多的装甲车、汽车、自行火炮、辎重、后勤、工兵舟桥、防空等各单位,直接从城外通过就行了。
四座城门楼上,满清国旗飘落下来,一直飘到地上。随后,大明国旗升了上去,迎风招展,高高飘扬。
四座城门处,次第开始响起欢呼,分不清哪些是明军士兵的,哪些是老百姓的。
……
入城式开始了。
城内情形之热烈,是明军始料未及的。
首先,明军的先头坦克不得不在弥漫的硝烟中行进。城中央的主干道两旁,不计其数的鞭炮在炸响,火光爆闪,烟雾弥漫,蓝色硝烟遮天蔽日,红色纸屑瞬间就铺满了道路。每辆坦克的履带都要在鞭炮纸屑中行进,坦克上面每个士兵的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巨响的鞭炮声中,两旁老百姓几乎像疯了似地,喊着叫着,巴掌都拍红了。很多人拖家带口、身上背着大包小包的,站在街边看明军。等到明军坦克开过来的时候,那些老头老太就拉着儿孙跪下磕头、泪流满面,接着就从包袱里掏出一盘鞭炮,点着了扔在明军坦克旁边。
更有无数百姓冒着鞭炮的爆炸,眯着眼睛冲上来,把整篮子鸡蛋、包子、茶水、香烟朝坦克上的士兵手里塞。士兵们也高兴坏了,他们在自己的大明国土上可从没这么被热捧过。那些好东西,士兵们有的主动接过来,直接就在坦克上剥着吃了,一边吃一边跟下面的老百姓挥手。好多人背包里都塞满了各种牌子的北清香烟。有的士兵比较注意形象,不主动伸手接,老百姓就把食物放在坦克上,好多都滚落到地上了。
马路两边,地上到处都是从坦克上滚落下来的食物,还有一路香烟纸和碎鸡蛋壳。大群的小孩子钻来钻去,高兴的抢吃的,也在纸屑堆里翻找没炸过的鞭炮,接着放。
这可真称得上是“箪食壶浆”了。
更多的老百姓挤不到前面来,都拥在人群后面跳起来看,爬到房顶上看,爬到树上看。城门上也爬满了老百姓,他们从没见过坦克,没见过传说中的明军,更没资格爬上过自己城市的城门。在今天这个日子里,算是一次全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