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外臣VS外戚(第2/4页)

“部长先生,”王鹤翔手里拿着Ju-87A四号机的测试数据,望着远处那架斯图卡在跑道着陆滑行,皱着眉头道,“我冒昧的说一句,你们的斯图卡从数据上看,感觉并不比我们的鱼鹰更强。就拿速度来说,我们的鱼鹰最大时速315公里,你们这种只有310公里。还有,我们的载弹量有450公斤,你们这种只有250公斤。……我看不出优越性在哪儿。说真的,我有点失望。”

向小强在旁边不停点着头,嘴里说着他最熟练的一句德语:

“Ja……Ja……”

翻译用德语向其他人说了一遍后,紧挨着戈林旁边的容克斯公司总设计师忍不住道:

“先生,但是我们的整体设计更优秀,性能也更优秀。我们的斯图卡载弹量是只有250公斤,但如果减去一名乘员的话,载弹量就能达到500公斤!而据我所知,你们的鱼鹰,即使减去一个人,最大载弹量也相差无几。而且,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我们的斯图卡比你们的鱼鹰投弹更准,或者说,准得多。

“你们的鱼鹰向下俯冲速度太快了,从开始俯冲到投弹的时间太短,投弹手没有多少时间来瞄准。你们的机翼设计不够好,面积太小,形状不佳,还有整体的机身形状,都导致了俯冲过程中难以控制速度……先生,我们讨论的是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第一位的不是速度,而是投弹效果。就算最大时速快上5公里,也一样逃不脱战斗机的追猎。但是准确性提高一倍,战果就会扩大一倍,或者说,每次需要出动的架次就要少一半。”

戈林注视着总设计师,表情很满意。他又望着王鹤翔和向小强,分外得意。

王鹤翔不紧不慢地笑道:

“我们鱼鹰的性能数据,都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实战总结出来的,非常可靠。而你们的斯图卡,现在毕竟还只有几架样机,各种数据的偶然性太大,要说性能如何超过我们,那是不负责的。而且,操纵这机架飞机的,都是最顶尖的试飞员,他们得出的数据、比如投弹数据,肯定都是最佳的。如果换成我们陆航的普通飞行员,能不能比鱼鹰更准,那还很难说……”

虽然双方专业人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甚至颇有几分火药味,但向小强和戈林都笑眯眯地,一点也不以为意。他们都知道,“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只有真正的买主才会拼命挑毛病。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

下午,他们又来到了勃兰登堡某团驻地。在靶场上,向小强趴在几挺MG34后边,亲手打了几百发子弹。然后,毛瑟公司的设计师给他演示了整枪的拆装,讲解了构造,还有使用性能。这次不用王鹤翔出马,向小强自己就接连指出了几条严重的缺点:成本太高、构造太复杂、生产速度太慢、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性不强。

毛瑟公司的人员心里头早就气得七窍生烟了:大明做的也太不地道,没经过毛瑟公司的允许,没付给毛瑟公司一分钱,更没经过德国政府允许,就在国内把他们的杰作给大规模“山寨”了,你对我们机枪优缺点当然清楚了!

但是他们已经得到了警告:现在跟大明合作最重要,不得提起任何可能导致不愉快的话题。明军仿冒MG34的事情,必须被忘掉……

所以,毛瑟公司的人表面上仍得笑吟吟地,耐着性子解释:这种机枪虽然有点小小不足,是优点还是远超过缺点的……

最后,向小强颐气指使地说:

“嗯,你们这种枪优点固然大,但缺点也不容忽视。设计的好是好,但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这也是你们德国人的老毛病了。记住,我们要的是战争武器,不是艺术品。假如我们真的引进MG34的话,我希望能得到贵公司的后续研发、升级服务,最好能尽快弄出一种升级版本,一种能克服这些缺点的版本。我建议你们不要老想着用切削零件,可以尽量用冲压零件。”

……唉,要是因为俺这只小蝴蝶扇了翅膀,MG42能提早几年出来就好了……

……

4月7日上午,向小强代表团又乘火车向西行进,晚上抵达了德国西部,位于鲁尔区的艾森市,克虏伯帝国的大本营所在地。

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克虏伯父子的热情款待。小克虏伯的父亲——克虏伯现任掌门人古斯塔夫·克虏伯说,他为自己的儿子能有向将军这样一位朋友而自豪。

第二天,4月8号,向小强一行人参观了克虏伯的几家工厂,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向小强仍然被传说中的鲁尔工业区的气势震撼了。

林立的烟囱和高炉,交织如蛛网般的铁路广泛地伸往工厂区内,四通八达。一列列火车喷着蒸汽,拉着一车车煤炭,还有一节节平板车,上面捆着各种大型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