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发酵(十五)(第2/3页)
视察一圈之后,韦泽对山西局面很是乐观。不管韦秀山怎么看司马平,司马平执行政策还算认真。各个村子都有学校,男娃女娃都在上学。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与文字有关的东西,书本自然不缺。门上的春联,墙上的地图和日历。特别是家里人把孩子们的各种奖状庄重的贴在墙上,那种位置甚至仅次于祖宗牌位。
在晋中的一个乡村的窑洞里,韦泽吃着咸菜,馍馍,面条,还有烹制的并不精致的一些混合了肉的饭菜。韦泽不得不承认,北方人民对香料的使用水平比较低,口味太过浓郁。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和韦泽一个桌吃饭的是农业技术工作站的年轻小伙们。
看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和他们一样拿着馍馍,吸着面条,喝着面汤。小伙子们都有些手足无措。可陛下要大家赶紧吃,一众人也只能不客气的一起大吃。
吃完之后,每个人都灌了一碗面汤。女主人战战兢兢的收拾了碗筷,韦泽盘腿坐在窑洞里面的土炕上,向这些基层的同志说道:“大家觉得有什么想干的,说来听听。”
要是韦泽问大家有什么想要的,大伙自然有各种想法。可现在皇帝陛下一条牛仔裤,一件普通的上衣,拉家常的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干的。这可实在是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之外。有什么是想干的呢?这个问题大伙其实平日也没想过。
“陛下,能不能给我们分些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畏畏缩缩的问道。
这话一说,晋中的干部就盯着小伙子看。把小伙子吓的够呛,后面的话也不敢再说了。
“分到了这些地之后,你想干什么呢?”韦泽鼓励着小伙子。对于愿意劳动的人,韦泽从来都很支持。就如在北京的时候,韦泽对李仪芳说过,“我和劳动模范都很熟。”
虽然领导的目光很严厉,可小伙子觉得皇帝的地位远高于晋中的大干部。陛下要他说话,他也得说。而且这个问题他也多次提过,上头始终没有回应。
“陛下,我喜欢种地。这个在地方上推广良种的时候一直很不顺,这个……我们总是在地方上找好地耕种。这个好多良种得好几年才能通过推广环节到地方。些良种还没种几年,就有新良种出来。那个……老乡要么说我们骗,要么说我们坑。要是给我们地,让我们种,老乡看到我们都在种,他们肯定就看出不同来。推广速度也能提高不少。”小伙子虽然这个那个的说的不流畅,总的意思倒是挺明确。
韦泽看了看晋中干部紧张的表情,又看着小伙子紧张的表情,他笑道:“我问个问题。假如分给你地,你觉得这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应该归谁?”
听着如此直接触及核心的提问,小伙子脸色登时变了。“这个……那个……”小伙子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话来。
不仅是说话的小伙,其他小伙子们的脸色也都有不小的变化。晋中的干部脸色更是难看,就在他忍不住想呵斥小伙子的时候,韦泽冲他摆摆手。于是晋中的干部只能暂时闭嘴不言。
“呃……嗯……”小伙子憋了好一阵子,最后用很低的声音说道:“我要一半行不行?”
“地是你种的,为啥只给你一半?”韦泽笑道。
“……那不是我也从单位拿份工资么。”小伙子声音更低了,差点让韦泽没听明白。
这的确是个问题,拿着国家的工资,种着自己的地,再从种地的收成中拿走收益。这种要求看着比较过份。韦泽即便能理解,却也不敢马上答应或者不答应。对上山下乡的讨论很久,那帮渣们的伤痕文学占据了最初的大部分内容。不过到了21世纪,比较正经的讨论就多起来。韦泽对其中一个很有印象,那帮知识青年们在农村的时候其实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个讨论里面提出了一个看法,“如果这些知识青年能够分到自己的土地,大概对农村的带头作用会比历史上更大。”
当时人多地少,好地早就分完了,一群外来的知识青年当然难以在当地取得土地使用权。现在的局面就大不相同,民朝土地矛盾很小。各个村镇都有分给这些年轻人土地的余裕。没有土地问题,小伙子的提议就牵扯到一个制度问题。韦泽很清楚,如果制度上理不顺,不管这种做法再好,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名不正言不顺的东西是没办法长期维持的。
并没有给这个说出一众年轻农业技术人员心声的小伙子开特例,韦泽说道:“这件事我会很认真的考虑,也会和山西甚至是农业部讨论。但是现在我不能给你答复。因为我不能给你一个人专门下达指示。我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理解。因为这件事牵扯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也不是只牵扯一个晋中或者山西。如果我答应给你地,那就得答应整个民朝千千万万的农业技术人员。我这么说你能理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