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外交推动(六)(第2/3页)

李新是商务部出身,逢场作戏的笑两声对他来说毫无压力。他仿佛完全没有听出苏丹与大臣们的心思一样跟着笑了笑。不过在内心深处,他是极为失望的。甚至不用与韦泽这样的不世英雄相比,与其他远没有奥斯曼帝国显赫的小国一比,苏丹和大臣们都未必比得上。

李新的第一站就是暹罗。暹罗的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今年才23岁,他15岁登基,登基之后先是出国考察,到过中国、印度、爪哇,见识了世界之后,眼界打开。这孩子正式亲政之后,先是被法国夺走了柬埔寨,又被中国拿走了老挝。最后中国吞了肥羊法国,打通了进入暹罗湾的陆上领土。

朱拉隆功这青年最后就忍了,认了。他还不是那种被迫的认输,而是努力跟上形势。见识了现代国家之后,朱拉隆功在1874年一面在泰国国内有计划的逐步废除奴隶制,一面大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还到中国请了不少顾问到泰国帮助组建新型政府。

中国华侨在暹罗本来就多,加上朱拉隆功这柔软的身段,以及在国内的作为。光复党对暹罗颇为欣赏,朱拉隆功趁着这个时机,与中国完成了划界。并且签署了中暹友好条约,条约中确定两国互相尊重主权完整,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友好互利。

中国与暹罗本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韦泽也从来没有吞并暹罗的计划,中国移民不仅在暹罗没遭受过迫害,还因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受到当地的欢迎。中国也真的想扶植暹罗一把。

暹罗借着大米贸易完增加了国库收入,通过建立的新型税收体系以及财政预算体系,让国家的财政正常运转起来。每年的财政盈余都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上。暹罗的局面就一天天好起来了。中国准备修建从西北到暹罗湾的铁路,朱拉隆功表示暹罗愿意与中国达成大米换铁路的项目计划。

暹罗这么配合,中国还有什么好讲的。协议签署之后,就等中国先把自己的铁路修通,然后就开工暹罗段的工程。

与朱拉隆功这个异常成熟稳健的23岁青年相比,带着仿佛看珍稀动物般笑着的45岁奥斯曼帝国苏丹,倒像是一个完全没有成长,满身戾气的顽劣儿童。

李新突然觉得这趟出来的太好了。世界这么大,有着各种各样的人。走遍世界,见见五花八门的人,真的会感觉自己加速成长起来。因为100吨黄金的问题,李新觉得自己受够了委屈。可换个角度,如果李新在这位奥斯曼帝国苏丹手下当差,那就不是委屈,只怕他能剩下的心情就是想去死吧。

对其他国家的人员有什么评价,那是私人的感受。交工作就是外交工作,哪怕对面是一头猪,合格的外交家也会用猪都能听懂的言辞与猪交流。

此时一位大臣带着笑意问道:“英国人只怕不会让中国船只把修建铁路的铁轨运到我们这里吧。没有铁轨怎么修建铁路呢?”

这话正好给了李新机会,他答道:“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心,不过即便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我们也能把铁路修到这里。我们走波斯湾,把物资卸到巴士拉,从巴士拉修建一条通往巴格达的铁路。从巴格达向东修建一条铁路,经过大马士革到贝鲁特。这样地中海就能用波斯湾连接起来。同时从巴格达向北修建一条铁路,经过摩苏尔,向西修到博斯破鲁斯海峡。从黑海到波斯湾也被联通起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能像德国军队那样通过国内的铁路网进行机动……”

李新并不知道自己的话里面到底哪里触动了苏丹,他的眼睛已经开始眯缝起来,那种肆意的笑容不见了,一种残酷暴虐的东西在苏丹脸上若隐若现。苏曼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通过铁路运兵么?”

对于苏丹问题,李新坦然答道:“是的,通过铁路运兵。内线作战的时候有机动优势,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可以乘坐火车快速行进。哪里需要部队,就可以调动其他地区的部队向需要投入兵力的位置集结。德国在普法战争开始后迅即集结起兵力,依靠的就是德国国内发达的铁路网。”

“如果在镇压逆贼的时候,逆贼毁掉铁路怎么办?”苏丹认真的问道。

李新这下明白了苏丹那暴虐神色的真正意思,想到镇压国内的其他造反民族,奥斯曼帝国苏丹心中升起了强烈的杀意。李新是外交人员,又肩负着尽量去提升奥斯曼帝国对中国的好感,所以他详细解释道:“铁路并非是简单的在上面跑火车。铁路本身需要大量的车站,维护。这些据点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补给困难,驻扎的人多,没效率,驻扎的人少,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围攻的时候又很危险。有了铁路联通,定时有往来的巡视车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铁路不仅仅是铁路,沿线还有电报线,通讯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