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八位辅臣(第2/4页)

皇太后又道:“先帝曾垂询杜爱卿治国之略,曾对哀家说过,杜爱卿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许多新奇主张,虽与实事或有不符之处,却构思精巧,别出心裁,言之成理,所以先帝任他为成都静江府勾管。此间涤荡流寇,整饬地方,赈灾安民,劝农兴商,诸多举措颇得先帝赞许,赞杜爱卿可堪大用。遂令其巡医各路,提点刑狱。让他体察民情,熟识了解地方政务,以备将来。可惜,先帝未能等到杜爱卿大展宏图,便……”

杜文浩心中激荡,面向停放宋神宗灵柩的福宁正殿,撩衣袍跪倒,泣声道:“微臣不堪,得蒙圣上如此眷爱,纵粉身碎骨,不负圣恩!”

说罢,咚咚磕了几个响头,伏地哀哭。

王珪也撩衣袍跟着跪倒,面向福宁正殿磕头。不过,王珪身为首相,他都跪倒,蔡确等人自然也跟着跪倒磕头。

皇太后爱怜地瞧着杜文浩,缓缓道:“众爱卿都起身吧。煦儿,上前见过八位辅臣。”

赵煦躬身道:“皇孙领旨。”犹豫片刻,忽道:“皇祖母,皇孙有个要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太后道:“说罢。”

“皇孙听皇祖母说了杜将军诸般本事,心中仰慕,想请他也当皇孙的师保,不知可否?”

皇太后微微一愣,瞧了一眼杜文浩:“杜爱卿,你意如何啊?”

杜文浩眼睛还红红的,吸了吸鼻子,心中还感念宋神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爱屋及乌,自然对他儿子也新生感念,自己比宋朝人多了一千年的知识,能教这小皇帝的知识太多了,心中一股热流涌动,便下了决心要将这小皇帝培养成为一位具有现代知识的新型皇帝,以拯救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当下上前躬身道:“微臣愿意!定当尽心竭力,做好新帝师保。”

皇太后面现喜色,缓缓点头:“即使如此,便有劳杜爱卿了。”

赵煦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晃了杜文浩一眼,上前两步走到殿前,拱手道:“煦儿见过诸位辅臣!”

慌得几个辅臣忙不迭又撩衣袍跪倒。由王珪领头唱名道:“臣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叩见圣上!”恭恭敬敬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蔡确也道:“臣右仆射、中书侍郎蔡确,叩见圣上!”

余人也依次唱名做了自我介绍,行叩拜大礼。

尽管赵煦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还不是新帝,但就跟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一样,组织部都已经开会研究定了,消息都传开了,即使还没有正式下文,见面都称一声局长、院长,听的人自然很舒心。

赵煦才十岁,第一次见人对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很是新鲜,而且还差不多都是个白胡子老头,不由咯咯笑了。

皇太后在帘后冷哼一声,道:“煦儿,你父皇、曾祖皇后尚停灵在侧,你如何能在此嬉笑?”

赵煦大惊,忙转身跪倒磕头:“皇孙知错,请太皇太后责罚。”

新帝新立,皇太后也不愿太过扫他面子,便淡淡道:“以后你身为一国之君,行为处事要十分检点谨慎,要象你皇高祖仁宗皇帝那样,做一个仁爱的好皇帝。起来吧!”

蔡确等人听她教导皇孙之言,不提英宗皇帝,那是她丈夫,有自谦的意思倒也罢了,却也不提宋神宗,反倒去提数十年前的宋仁宗,很显然,皇太后根本不愿意赵煦为帝之后,向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学习,而要他向恭顺、节俭、仁爱、宽厚,因循守旧的守业之君宋仁宗学习,更是心中心中一片冰凉。

赵煦慢慢起身,双手虚空搀扶,奶声奶气道:“诸位爱卿,平……,咦,杜爱卿,诸位卿家都行叩拜大礼叩见……,叩见我了,你怎么站在那不动呢?”

赵煦还未登基,严格地说还不能自称“朕”。所以犹豫了片刻,索性用了个我字。

杜文浩见赵煦小小年纪便如此倨傲,不觉心中有气,淡淡一笑,拱手道:“若浩仅为臣,自当与他们一样,跪拜行君臣大礼。但今浩为圣上之师保,所谓师道尊严,为师者叩拜弟子,与儒家尊师礼仪不符。所以,浩恳请圣上,从今以后,免浩行跪拜大礼,以体现皇上尊崇儒术的品德。”

赵煦愣了一下,指着跪在地上的蔡卞道:“他也曾是我的师保,为何要跪?”

“皇太后刚刚已经换了师保了,蔡大人现今已不是圣上的师保,自然要行君臣大礼。不过,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咳咳,既然蔡卞曾经做过圣上的师保,那圣上就不该接受他的叩拜大礼,尊师重教关系一个国家兴衰,圣贤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坏。』圣上初为一国之君,若现在便不尊师重教,实非国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