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2/3页)

只是他的部下并不完全统一,如参谋长吕公望,对于袁慰亭及北洋军并无好感。虽然迫于形势愿意投诚,但是拒绝与江宁城内的新军作战,也不会承担帮助大金维持秩序的任务。他提出的要求是,给一笔遣散费,自己拿钱走人离开部队。

有类似想法的官兵,也有几百人,朱端是老军伍,深知这种招安的态度,既是大忌,也是无理要求。甚至于有时对方明明没有杀降的想法,被这种态度一激,发而要出事。颇有些惭愧:

“实在是没有办法,下面的人,有下面人的想法,每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也不相同。我可以保证,他们遣散之后,不会再回来与第五镇为敌,这一点,我可以替他们担保。至于我个人,我可以负责自己部队的稳定工作,不让他们哗变,但是让我们打回浙江的话,就爱莫能助。我亲手撕下的黄龙旗,挂上了五色旗,现在又要由我把黄龙旗挂回去,这万万做不到。”

赵冠侯思考片刻,随即笑道:“朱兄,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做这种事的。咱们场面上的人,要的是个面子,我懂。我给你五万块遣散费,至于你怎么派给下面,我就不管了。总之,大家不要伤和气为最好。我再派一个标去帮你,免得沪军生变故,不让你拉队伍离开。至于投诚过来的兄弟,可以不用上战场,愿意跟我回山东的最好,不愿意回去的,我发给遣散费,让他们取自谋生路。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留下武器。”

朱端没想到,居然条件如此优厚,这在大金勘乱的战争中,可是很少见的宽厚。连忙道:“宫保放心,我们自然会放下武器,退回浙江。对于沪军我们已经彻底失望,不会帮着他们作战。我想,现在我们就可以签字立约,随后贵方就可以派兵前去接收。”

这几天反水的虽然多,但是以哨或排为单位,浙军是整个建制倒戈,如同折断了一根梁柱,大厦自然就要发生动摇。沪军方面,派出了一个营,想要阻止缴械,但是朱端亲自带了自己的卫队在前,见了沪军,立即命令举枪。随后,第五镇派来担任护卫的步兵标,也摆开战斗队型,时刻准备作战。

双方对峙了约莫一分钟,沪军方面带兵官只能摇头离开,不敢继续阻止。多米诺骨牌,倒下了。

北洋军不止接收了浙军的投诚,也接收了浙军的防区。由于北洋兵的军饷高,买卖公平,城中士绅对于其看法远好过现在付不出款的葛明军。主动帮着北洋兵扩大防区,一部分其他葛明军的防区,也被士绅认定为浙军防区。江宁城内,北洋控制的区域已经达到三分之一。

随之而来,则是镇军林树庆,也主动上门拜访,希望以同等条件改编。他的部队与沪军冲突为最早,现在浙军一去,如同折断了镇军的臂膀,以一军之力,自难敌两军。陈无为手段又过于狠辣,林树庆自己的性命都大有危险。

他提出的改编条件与浙军类似,而随着他的倒戈,城内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第九镇徐绍贞部,原本就是子弟兵,受士绅的影响极大。

当两军倒戈后,士绅们活动更为频繁,白天就往来军营,游说部队拖枪起义,或是成建制易帜。虽然徐绍贞带兵有方,部队不忍放弃老长官而去,但已经表示,可以让出防区,严守中立。如果北洋军解决陈无为的话,自己还愿意提供协助。

曾经气势如虹的苏浙联军,眨眼间就垮了下来,各军或降或叛,宁、沪联军渐成孤军。而林树庆、朱端两人留在第五镇没走,原因只有一个:想要看看,陈无为是个什么下场。

两江总督衙门内,陈无为亲自为孟思远倒了杯茶“松江的白相人说,倒茶赔罪。我们是葛明同志,不是江湖同参,按说不搞这一套。可是我之前对孟兄多有慢待,这杯茶,我还是要敬你,希望孟兄可以原谅我的冒犯。”

孟思远举起茶杯“陈都督,我们之间的事是小问题,自己的同志,有什么事,都可以说的开。现在的问题,却不是我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关系到大局。恕我直言,你擅自处决陶骏保,已经让林树庆大为不满,复又让人刺杀陶焕卿,这简直就没有道理了。如果他们确实犯有死罪,应由司法机构审判,专人负责处决。你这么做,不是……”

“草菅人命是吧?”陈无为面无怒意,反倒是带了几分笑容“我知道,你要说这句话。孟兄,说句实话,在咱们这些同志里,我最欣赏的就是你,原因就是,你向来敢说实话,而不会奉承。日后要想建设新的国家,需要的,就是你这种人。哪怕是孙先生犯了错误,你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有你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共合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