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保举(第2/3页)

承漪被骂的面红过耳,脑子里也是一阵乱,脱口而出道:“老佛爷,奴才有个拙见。毓贤既然不能保住铁路,让他跟土匪谈判,怕也未必谈的成。再说毓贤是个直臣,与奴才一样,只会说硬话,不会说好话。这洋人里万一有了什么损伤磕碰,他也跟人交涉不清。奴才想保举个人,让他去办这一事,与洋人怎么商谈,与土匪怎么联络,由他一力承担,是好是坏,便没有推委的余地。”

慈喜点点头“这才像句人话,那你倒是说说,你保谁啊?”

“臣保举赵冠侯!他出身津门的混混,本就与土匪有勾连,再者他能办洋务,专会跟洋人那说好话。这两条,毓贤都不如他。”

“这是混账话!”慈喜的脸沉了下来“赵冠侯什么出身,我比你清楚,挑拨离间的话,在我这说没用。再说,你要是说的是真,你这个举主,又是安的什么心?”

这一番言语下来,承漪被问的哑了口,不知该如何答对,慈喜哼了一声,只看庆王“事就这么办吧。这事里第一要能说通洋人,第二要能震住强盗,非是得力干员,亦不能为。我看赵冠侯倒是合适,回头便点他的将。只盼着洋人不要出现大的伤亡,否则,我们这一回,还不知道要吃多大亏。”

等到出了乐寿堂,承漪的脸色依旧阴沉着,叫过一名跟班,小声吩咐几句。那名跟班点点头,随后便离开京城,骑快马直奔山东而去。

赵冠侯是在转过天来,得到的调令,将他的总办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一职开缺,另委其前往山东,专办临城劫案招抚。差事催的很急,一日时光里,普鲁士方面已经连发了几份照会,要求金国必须保障人质安全,否则产生一切后果,将由金国承担。克林德已经向本国派了电报,山东方面的奏报亦说,胶州的普鲁士驻军动作频频,似有作战准备,毓贤请示朝廷,先发制人,犁亭扫穴。

庆王是在自己的家里交代的这件公事,随后摇了摇头“毓佐臣以捐班知府出身,做到山东巡抚,署理过江宁将军印信,亦是个能员。可是不知怎的,到了山东,这人怎么就魔怔了?不但不想着剿匪,反倒想着先发制人打洋人,这不是痰迷?这事要是他来办,包准会给我捅出个天大的篓子来。冠侯,我给你交个底,到了山东,务必安抚为上,千万不可由着毓贤的性子乱来。”

赵冠侯苦笑一声“王爷,跟您老面前,也不藏着。卑职不过是个暗红顶,人家是巡抚,怕是在那说话也不占地方。老佛爷交代的差事,卑职不敢不尽心,但是人微言轻,怕是前进无路退后难,这比和克林德办交涉,还麻烦。”

庆王也知,他说的是实情,生怕他生出畏惧怠惰之心,这公事就无可挽回。连忙为他鼓气“冠侯,你跟慰亭是亲戚,这次又立了大功,与我就不是外人,我也跟你交个底。老佛爷派你的差,是回护着你。现在是论功行赏之时,你留在京里,就挡了别人的路。这么个干系,你该明白吧。所以到外面转一圈,躲躲不是坏事。这差事办好了,老佛爷不会亏待你。至于毓贤,你也不要怕他,他在山东,也待不了多久,该挪地方了。”

在治下出了绑架洋人的大案,朝廷论功过,本已经放不过毓贤。何况他又上本,要求先发制人,率先带领本部人马以及义民,偷袭普国军营。虽有一战定可成功之言,但是依旧被朝廷电旨严饬。

现在肉票之事没有头绪,毓贤自然不能走,否则谁肯为他背锅,不过等到此事一了,他的去职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且大金各地巡抚,除去河南巡抚由朝廷直辖,其余各省巡抚均受总督节制,即使本省不驻督,亦受他省总督遥制。山东巡抚归直隶总督管辖。

目前韩荣依旧是直隶总督,虽有传言,直督将由丰禄接任,但是韩荣钳制毓贤亦是绰绰有余。有此两道保障,庆王倒不认为毓贤可以捆住赵冠侯的手脚,更不至于坏事。他只嘱咐道:

“切记,眼下时局不好,京里面在闹,洋人那里就千万不要再起什么争端。不要让洋人寻到由头启衅,否则慈圣那里,怕是很难交代。至于强人的条件,商量着办,总可设法周全。左右是一群占山为王的强盗,想来也不敢将事做的太绝,只是洋人救出来之后的善后,便要你多想办法。路过津门时,记得多向容庵请教,要他为你指点条路,你也好有个方略。”

庆王这话,当然不是要赵冠侯问计于袁,而是要赵冠侯给袁一个暗示,做好山东接掌抚台大印的准备。顺带也是庆邸这里卖个人情,让袁心中有数。

事情很急,火车定在了转天,而当天下午时分,赵冠侯并没有去和十格格告别,而是奔了刑部,直奔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