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主动权(第2/4页)
其实细细考察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所有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情,我们似乎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雨辰的外交,并没有因为旧大陆列强国家从原有立场的退缩而变得失败。反而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一直都是在耐心的,仔细的,甚至高瞻远瞩的安排着这场战争的战略环境。近代中国,第一次在最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进行了一场决战。他用步步进逼的外交举动,让日本陷入了孤立,最后不得不变得疯狂。战争爆发之后,不管西方国家再怎么打着希望两个国家互相牵制并且两败俱伤的主意,但是都不得不断绝对日本的支持,而不得不对中国提供援助。而美国更是几乎和中国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面。在物质基础上,他也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他的国防军以能够获得的最充足的供应投入了战争。在军费供应上面,甚至做好了十五个月长期战争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资金储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而且有成效的发行了战争国债,而且得到了相当的海外认购)。
透过历史被修饰过的面目。在努力的寻找真相的过程当中。历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认。离自己生活年月最近的时代,真相往往却是最难发掘的。但是穿过一重重的迷雾。我们却似乎能够看到这样一个形象。一个有着天赋使命感,而且将一切都已经考虑到,并且似乎还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预见力和对历史洞察力的青年。在这个时代,终于导演出了一场最盛大的歌剧,并且影响了整个未来的世界。有时这种传奇般的崛起道路,让后来的研究者忍不住掩卷沉思,如果这个时代,没有这个青年在上海闪电一般横空出世。那么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分裂?混战?贫穷?被列强的势力更加深远的侵入,直到变成另外一条道路?虽然相信历史必然性的研究者如我,都知道这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还有其他的仁人志士会站出来,这个民族的气运永远不会断绝,但是那一定是一条非常不同的道路了吧。
我们应该庆幸,中国的革命时代,因为这位年轻的总统只有这短短的几年。虽然壮丽,但是过于残酷。
……让我们把眼光还是回到一九一六年的这场战争上面来吧。从五月三十日那场将亚洲拖进了时代剧烈变动大潮的夜里。日本军队以奉天为中心,分成了两个战略集团。有几天时间,一直在向南和向西的决战方向举棋不定。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寺内正毅大将,因为青岛战役的惨痛经历。一直对华军侧翼的攻击表示担忧。日军十九师团在战役初起的时候对山海关的封锁作战也告失败————这毕竟是日本军内激进派所强行推进的一场仓促的战争。日军在辽西和辽南都正面,都有虎视眈眈准备攻击的国防军的重兵集团。经过考虑和东京大本营的争论。寺内大将终于决定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集中在辽西方面,在扫除了国防军辽西集团军的重兵威胁之后,再挥军南下。这是一个稳妥的决定。奉天作为日军作战的主要后方,南满铁路的枢纽。安全地位必须要得到确保。他将日军在东北的绝大多数兵力集中在了辽西方向,准备在六月中旬,发起攻势作战。在辽南正面,只是以关东军相对来说较为单薄的兵力维持住战线。按照他在青岛作战时获得的经验,国防军对三个日军师团的攻击(日军还可以得到一些兵力支援),是足够坚持到辽西方面作战结束的。
但是寺内大将还是低估了国防军的主动攻击精神和自青岛作战之后,因为欧洲大战经历从装备到战斗力上面近乎火速的提升。辽西集团军在强大的后勤支持下,抢先在辽西动手。并且在两个方向都取得进展。在黑山大虎山这个要点,日军警戒的一个联队为主的加强支队被两个师的国防军击破驱逐。关东军和朝鲜军互相联系的态势顿时被割裂。在还未来得及调整的时候,在巨流河正面,在直指奉天的方向。辽西集团军的主力向正在集结的朝鲜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空地一体的火力让兵力并不居于劣势的日军朝鲜军主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原本的攻击计划不得不停止,转攻为守,而且还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几乎是立即做出了国防军主力攻势在辽西侧翼的判断——因为在青岛,国防军的主力反击也出现在侧翼!日军预备部队立即向西移动,准备在辽西决战。他们对辽西集团军的兵力做了过高的估计。在辽南方向,要求关东军全力夺回黑山大虎山一带要点。为了牵制国防军可能对辽南的攻势,寺内大将并且做出了以早已准备完毕的日军第二军主力向秦皇岛方向发起登陆作战,牵制辽南国防军的决策。他还要求国内加快增援部队的速度。在日本各个港口正在集结的第三军,包括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师团四个师团的部队,在物资和装备甚至人员都不是最充分完整的时候,匆匆上船出发。计划在六月下旬的时候抵达东北。为了分散东北各军港的压力,还有两个师团将在朝鲜登陆,从朝鲜一路前往奉天。日军总部也在紧急的动员第四军,装备和人员更加不充分的十五、十六、十九、二十这四个师团。在日本国内,只留下了五个新建师团的兵力。而日本的后勤供应已经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