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重定中原 第二十二章 楚国之变(第4/6页)

宋义果然老奸巨滑,须臾工夫就让项羽的位置定了下来。

“太好了,我这就去与我宋、桓两宗的朝臣们通个气去,明日就看那项羽小儿如何哭吧!”桓楚大笑。

……

楚国王宫,议事殿。

上百名楚国官员在议事殿内静静地等侯着楚王的到来,不时的有交好的官员低声交换着对时局的看法,做着只有彼此间才懂的手势。但宋义、桓楚、项羽、范增、项伯五人却默然无语,一脸平静地看不出什么。

不一会儿,忽然间有一声尖厉的声音传来:“大王驾到——!”

众朝臣连忙拜伏在地,恭声道:“大王万福!”年青的楚王熊心从殿门走入,穿过群臣形成的长廊,登上王座。

“各位爱卿,”楚王一脸地悲伤之意:“朕昨日惊闻上柱国大将军于广陵前线遇难,我军亦大败而溃,心中不甚哀伤。项大将军一心国,忠直不阿,今日战死,不仅仅是寡人的损失,也是我楚国的损失。天妒英才,可叹啊可叹!”

虽然熊心对项梁把持朝政也比较不满,但是中国人一向有对死者既往不咎的美好传统,所以倒也不介意多多赞美项梁几句!

项羽头扎孝巾,身穿孝服,一脸怆然地出列道:“大王,臣之叔父为国力战而死,已尽人臣之道。叔父无子,但待臣有若亲子,所以臣亦须尽父子孝道。请大王准允臣统领大军,为叔父报仇,为楚国雪耻!”

项羽说得虽然比较隐晦,但其实就是说:我想子承父业,继续掌握兵权!

“这——!”楚王熊心面有难色地看了看宋义,显然不想将军权继续交给项氏一门。毕竟项梁虽然以前也对楚王比较敬重,但实际上却将楚王架得只剩下了个空架子,这样的日子熊心是无论如何不想再过了。

宋义一看楚王为难,赶紧前来救场,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孝义可嘉,为项大将军复仇之事肯定要做,但不是现在。因为现在朝中群龙无首,当先推选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安抚众心,然后整顿兵马,再与秦军决战不迟!”宋义其实就是就是在拐角抹角地说明项羽现在还不够格统帅大军。

“嗯,不错!各位爱卿看何人适合继任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楚王是赶紧顺坡下驴,一脸正色道。

便有一名朝臣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系出名门,自小深受项大将军教诲,无论文韬武略皆是最佳人选,更可子承父职,稳定军心,日后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这是项氏一党的人物,说的话让项羽心下暗喜。

话音刚落,就有一名朝臣蹦出来道:“不可,上柱国大将军一职乃是朝廷第一重位,理应由贤者任之,岂可搞父死子承这一套。要知道这朝庭可是国家的,不是他项氏一门的!”这又是宋、桓一党的人物了。

又有项氏一党朝群臣驳斥道:“搞不搞父死子承这一套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项少将军治军严谨、深通兵略,而且武艺超群、勇冠三军,这朝中有何人能比项少将军更适合此职!?”

“当然有!”说话的是桓楚的亲族桓顺:“要想当得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威望,无威望则难则众心;第二、兵略,无兵略则难以胜敌;至于武艺勇否,应不在考虑之列,毕竟柱国大将军又用不着做那匹夫之勇。而要论到威望,朝中最高之人当数宋大将军,宋大将军系出名门,乃四朝老臣,德高望重,有谁能与之相比!?要论兵略,宋大将军在先朝更是屡次为将,虽不如项燕大将军那般威震天下,却也是我楚国数十年来威名赫赫的老将,总比某些黄口孺子知兵多吧!所以,臣以为上柱国大将军一职理应由宋大将军继任,而且宋大将军早为下柱国大将军,此时接任项大将军一职,也显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这桓顺将宋义的优点一一列举,还挑衅似地看了看项羽。

项羽大怒,双瞳目倒竖,顿时手按剑柄,有发作之意。范增大慌,连忙目视项羽,摇头示意。项羽强忍愤怒,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桓顺。

而随着桓顺的这一番话抛出来,宋、桓两个名门的子弟、臣属以及见势不好顺风倒的朝臣们纷纷出列,力荐举宋义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只可怜原本项梁在时应者云从,现在项梁一死,愿为项氏效死的朝臣只有十之二三,被宋、桓一系的朝臣压得回不过嘴来,一副势弱力孤的模样。

项羽见状心中十分落寞:“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想叔父在时,那时何等的威风!”

楚王熊心见殿中吵得厉害,不仅吵得自己头晕眼花,甚至看看还有动武的架势,连忙挥了挥手道:“各位爱卿,安静一下,安静一下!”

楚王发话了,众朝臣不好不给面子,只好各自归位,渐渐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