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战争债券
很多人认为,在朱祁钰时代,就已经有了现代化战争的雏形,而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战争就完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了,而且战争也变成了一件烧钱的事情。当然,其根本原因是火器的大规模使用,战争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而以往冷兵器时代的那种由相对弱小的国家征服相对强大的国家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因为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完全是在比拼国家的工业力量。而且,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要远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消耗巨大。因此,一个国家的国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战斗力的基础!
在朱祁钰时代早期的数场战争(从北伐到东征)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帝国政府的收入远远无法支撑起这些规模庞大的战争。结果,在当时,朱祁钰必须要借助民间的力量,也就是利用政府税收之外的其他财力来发动战争,这也就有了那几次规模庞大的募捐活动。显然,这些募捐得到的战争经费,是朱祁钰发动北伐等战争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经费,任凭朱祁钰的雄心壮志有多大,他也不可能一个人去战胜那些强大的敌人吧!不过,这些情况,在景泰十年之后,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
可以说,景泰十年是朱祁钰时代的第一道分水岭。在这一年,虽然朱祁钰仍然在领军西征,不过帝国的财政收入第一次出现了盈余,税收也开始大幅度的增长了。而也是在这一年,帝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而在帝国政府免除了农业税,甚至向部分贫瘠地区的农民发放农业补贴之后,帝国的财政仍然出现了大额盈余,显然,这与帝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从这一年开始,日本正式向帝国支付全年度的战争赔款,另外,帝国的贸易额也突破了五千五百万金元。大量的战争赔款,贸易所带来的关税收入,这些都是充实帝国国库的主要资金。
从这以后,帝国政府几乎年年都有财政盈余,当然,这也是后来朱祁钰敢于提出修建道路系统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大规模扩建帝国的港口的主要原因。不过,就算如此,帝国的财政收入仍然在迅猛增长,而且帝国的财政盈余增长的速度更快。比如,在景泰十年,帝国的财政盈余是五十五万金元,而在景泰十三年,财政盈余已经达到了五百万,景泰十五年,这一数字达到了一千两百万,到景泰十九年,也就是朱祁钰决定再次远征的这一年,帝国的财政盈余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从景泰十年,到景泰十九年,帝国的财政盈余总额超过了一亿三千万金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景泰十九年,帝国的财政收入是一亿零五百万,也就是说,九年间,帝国节约下来的财政金额就超过了景泰十九年这一年的财政收入!换句话说,这次,朱祁钰可以一次性动用一亿三千万金元的战争经费,而不会对国家造成任何负担。如果战争持续三年的话,那么,他可以动用的战争经费将超过两亿金元。当然,在帝国老百姓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不过对战争来说,这也许还算不上是一笔巨款呢!
如果仔细计算的话,其实就不难发现,朱祁钰当时手中掌握的这笔战争经费其实并不宽裕。比如说,当时帝国五个主力军团都需要换上新的武器装备。如同第五军这样的重装骑兵军,如果全面换装的话,光是购买武器装备就要花掉至少五百五十万金元,而一个重型步兵军的换装费用则超过了八百万金元(步兵军团的火炮是最好的,同时也是最多的,而当时火炮是所有陆军兵器中最为昂贵的),轻装骑兵军的换装费用是三百八十万(主要就是少了轻型野战炮),轻型步兵军的换装费用是五百三十万。也就是说,当时帝国五支兵团,共三十三个军,其换装费用就超过了一亿八千万金元!当然,这些钱已经在前几年支出了一大部分,不过,仍然需要在景泰十九年支出一半左右。仅仅这一项,就让朱祁钰花掉了近一亿金元的战争经费了!
出了换装之外,为远征军准备作战物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按照朱文正的方法,初期准备一年的作战物资,然后再在战争期间分批采购的话。那么,国防部就至少要向军火商采购一亿五千万发炮弹,十五亿发子弹,以及满足三十万军人,近二十万匹战马所需要的粮草,还有六十万套冬季作战军装,六十万套夏季作战军装,六十万套皮靴,以及五万顶加厚的帐篷,各种各样的药品等等。当然,这笔帐是很难算得完全准确的,而朱文正仅仅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在一年之内采购这些物资的话,那么就至少需要耗费八千五百万金元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