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军械革命(第2/3页)

“找个工兵来,让他把这子弹拆开看看!”

很快,子弹就被拆开了,这下,杨天奉更惊讶了,因为在弹壳你装填的不是以往使用的黑火药,而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显然,这是帝国新制造出来的炸药,而且威力肯定要比黑火药大得多!

杨天奉心里很是惊讶,不过他也不可能知道这种新式炸药的成分,更不可能知道引爆发射药的方法,毕竟,他不是工程师,他只是一名军人而已。而这种淡黄色的炸药就是帝国化学家的最新发明,而且是帝国开始量产的第一种高能炸药!

数年前,帝国公立大学的一名教授就发现,将棉花在硝酸里浸泡之后,能够产生一种高能炸药。这就是硝化棉,俗称火棉。不过硝化棉本身极为不稳定,很容易被引爆,也就非常不安全,其军事应用价值并不大。当时朱祁钰就对这个发现高度重视,并且还让段灵专门去给那名化学家提供了研究资金,并且专门建造了相关的实验室,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两年的时间研究,硝化棉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被证实,其爆炸威力远远的超过了黑火药。不过,当时却缺乏另外一个条件,即采用以前的引爆方法的话,那么硝化棉的威力足以炸掉整个枪膛,对射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找到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硝化棉能够实用的有两个新的技术。一是金属弹壳,这不但能够让子弹更安全,同时,还能够提高枪械的射击速度。二是引爆药,必须要引爆药来引爆硝化棉,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燧发方式了。而这两个技术也需要有物质条件。

制造弹壳的最好材料是铜,铜的延展性比铁,钢好很多,更容易利用水力冲压的方式制造。同时,铜的韧性也更好,能够承受住炸药爆炸时的强大冲击力,而不是被炸药给炸裂,并且可以使弹壳做得更薄,这不但能够增加装药量,而且还可以减轻子弹的重量,增加每个步兵携带的子弹数量。不过,当时帝国却极为缺乏铜资源,这也是帝国军队迟迟不采用金属弹壳子弹的主要原因。直到后来,帝国在控制了日本,南洋,并且先后在澳洲与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高品位铜矿之后,帝国的铜资源情况才得到了改善,并且有了足够的铜来制造子弹的弹壳了。

引爆药的问题就要麻烦许多了。没有引爆药,硝化棉最多就只能来进行爆破,而这主要是使用在开矿,修路,挖掘渠道等方面,在军事上的利用价值反而不大。这也成为了帝国化学家在这几年里最主要的攻关项目。最后,这些化学家还真的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引爆药,这就是雷汞,一种新的猛炸药,不过也是最好的引爆药,而且被一直沿用了下来,其主要用途就是制造子弹与炮弹的火帽,或者是直接制造成雷管!

有了这两个条件之后,才有了大规模使用硝化棉的基础。当时,帝国的化工工业还不完善,甚至说才刚有了雏形,而且基本上都是为军事服务的,当然,硝化棉的产量还很小,根本就没有形成规模,所以硝化棉还不能大规模提供给军队使用,只能用在一些急需的方面。制造子弹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当时帝国在火炮方面已经非常领先了,即使不采用新的技术,帝国的炮兵也能保证比任何一个对手领先十多年,但是帝国步兵使用的步枪却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所以,第一批火棉全都用来制造新的子弹,其中绝大部分就提供给了第五军!

当时,不但新式枪械的生产效率很差,特别是废品率极高,几乎每三把枪中只有一把是合格的。同时,连子弹的生产效率都不高,很多工厂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就算已经开工生产的工厂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本就无法迅速的,大规模的生产子弹。这些,都需要等到三,四年之后,等到明帝国的工人逐渐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枪械与子弹的工艺得到了改进之后,才能够为帝国军队大规模的提供所需要的武器弹药。而也就是在那之后,帝国在具备了雄厚的工业基础时,才开始将硝化棉这种高能炸药用到火炮上去,同时,帝国的化学家也先后发明了另外几种高能炸药,而随着炸药的不断改进,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断的增强,并且最终完成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过渡!可以说,高能炸药,新式机床这两中事物的出现,才最终结束了冷兵器战争时代,并且将热兵器战争时代完全到来了!

当然,有了新的子弹,自然就需要新的枪械了。可以说,第五军当时领到的新式马枪基本上已经完全具有了现代步枪的雏形,而唯一欠缺的就是,当时帝国的水力车床还无法制造出合格的来复枪管,所以仍然使用滑膛枪管,直到几年之后,当帝国的水力车床得到了改进之后,才制造出了第一批来复枪,这也正是现代步枪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