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最后的战斗(第2/3页)

步兵迅速的占领了护城河上的吊桥,并且在护城河上假设起了数十座简易桥梁。当越来越多的难民被赶到城墙下面,城门外面的时候,负责突击的步兵与骑兵也压了上去。这时候,莫卧儿军队才开始了抵抗。不过,他们遇到的敌人不是明帝国的军队,而是那些围在城墙下的难民。

德里城的城墙是极为坚固的。当年,莫卧儿帝国将德里设为首都之后,就曾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完善德里城的防御。为了让德里成为了一座永远无法被攻破的城市,莫卧儿帝国的三代君主,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调集了数十万的劳工,从西面的山区运来了难以计数的岩石,主要都是花岗岩,然后在原有的城墙外面重新修建了一道新的城墙。而直到了阿巴克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君主之后,以前的城墙才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而被拆除。当年,帖木尔帝国的军队,以及红夷的军队都打到了德里城外,不过最后都是望城兴叹。红夷曾经用火炮围攻德里数十日,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进攻,与阿巴克签订了城外之盟,结束了攻打莫卧儿帝国的战争。显然,在莫卧儿帝国军人的心里,这是一座绝对无法攻克的城市,不过,这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来还没有被任何一座城市挡住脚步的明帝国军队!

战斗打到中午的时候,雨突然停了,太阳也很快出现在了天顶上。这是次大陆地区极为常见的气候,往往是一刻钟前还是大雨倾盆,一刻钟后就是烈日高照了。明军也在这个时候加强了进攻,四个步兵军的炮兵全都压了上来,不停的将炮弹倾泻到城墙上,大得莫卧儿帝国的守军根本就无法在城墙上建立起稳固的防线。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行动,开始向那些攻城的明军反击。当然,他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那些被明军驱赶着,正在往城楼上攀爬的难民。

这是一种极为原始的攻城战术,而且那些难民也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其中不少还是妇女,儿童,老人。不过,守城的莫卧儿军人很清楚,如果让这些难民爬上了城墙的话,那他们的防线就完蛋了,明军舰可以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占领城墙,并且杀入城内。守城的军队没有任何的选择,他们必须要将这些难民挡住,即使那些人是他们的同胞,他们也必须要将这些难民打回去。

难民的后面,则是数万荷枪实弹的明军步兵,还有大量的明军骑兵则在后面准备着。他们没有任何的选择,在明军刺刀与枪口的威胁下,他们只能前进,即使那是一条死路,他们也只能前进。当守城军队将火油,雷石,滚木,点燃了的硫磺等等投到城墙下的时候,那里就变成了地狱,难民的地狱。后来,在围攻德里城的十五万难民中,大概只有不到一万人活了下来,而且这些人都不敢再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攻守双方的逼迫下,夹在其中的难民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他们的生命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也就在这个时候,负责爆破的明军将德里城四个方向上的十多座城门都炸开了。不过,明军并没有能够在这个时候杀入城内,因为守城的部队早就用泥土,岩石堵死了城门,光炸开城门是没有用的。明军也没有因此而感到惊讶,他们早就获得了情报,所以立即组织人员再进行爆破。

最先被彻底炸开的是东面的城门,准确的说,是东面的整座城楼。杨天奉也下了狠手,他不想比其他进攻部队落后,就让第十四军的炮兵准备了至少五百个炸药包。在逐一爆破之后,他让人将最后剩余的至少三百个炸药包,也就是大概三千斤炸药都埋到了城楼下。当这三千斤炸药被引爆的时候,那威力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城楼都被炸上了天,而飞散开来的烟雾在两刻钟后才逐渐散去。

其他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部队也先后得手,随后负责进攻的骑兵与步兵杀入了城内。当然,明军步骑的攻城配合已经非常的熟练了。进入城内之后,骑兵负责拓展明军的阵地,将城区里的敌人打散,控制城门附近的战场。步兵首先扫荡附近城楼上的敌人,最后在突破点建立阵地,然后在骑兵突击的时候,逐步推进阵地。当然,这种战术也是建立在明军大量使用手榴弹的基础上的。在手榴弹没有问世之前,城市就是骑兵的坟墓,任何一支经过了训练的步兵都能够依托城市里的建筑物,非常有效的阻挡骑兵,并且对骑兵部队造成巨大的杀伤。而在骑兵大规模的使用了手榴弹之后,那些建筑物就成了步兵的坟墓!

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第五军,杨天奉在东线战场上苦心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杀入了德里城,他可不想让其他人抢了头功。就如同当年攻打哈烈一样,既然第五军已经杀入了城内,那就没有任何要退让的道理。因为第五军的进攻速度太快了,配合其进攻的第十四军甚至一度跟不上,不得不派遣步兵在后面加块速度推进,而无法修建好足够坚固的防御阵地。还好,德里东区本来就不是繁华地带,也不是莫卧儿军队主要防御的地区。在第五军面前的敌人主要是民兵部队,所以第五军与第十四军还没有遇到多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