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卫广之怒(第2/3页)

卫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他的每一道命令,不管这道命令有多么的荒唐都会被下级严格执行之后,他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而且是团结的军队。卫广就是这支军队的大脑,其他的所有蒙古军人都只是这支军队躯体上的一部分而已。当然,在这段时间之内,蒙古军团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南面的莫卧儿帝国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安生!

蒙古军团在结束了征战帖木尔帝国的行动时,是驻扎在从可不里到印度河出海口这一地带的,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守卫帖木尔帝国东南地区的边境线,对莫卧儿帝国构成威胁。不过,这次,是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主动找上了门来,竟然在印度河西岸的山区与高原上与蒙古军团打起了游击战来!

如果按照卫广的脾气,肯定早就率军去找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决战了,而且当时卫广已经制订了好几套作战方案,准备将进入帖木尔帝国的敌军逐步逼到角落里面,然后将其歼灭。不过,皇帝却从大局出发,限制了蒙古军团的行动,让蒙古军团进行被动的防御,甚至不惜放弃了一些前沿据点,禁止蒙古军团与敌人进行正面战斗,更禁止蒙古军团主动出击。这让卫广感到很是不满,这完全就是让蒙古军团束手待毙,恐怕也没有任何一个蒙古军人会感到满意。不过,皇帝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卫广也就只好放弃了之前的那些计划,收缩军团,并且重点防御几处要地,为今后的全面进攻做准备。

几个月的等待并没有白费,就在蒙古军团的官兵都感到快要忍不住的时候,明军的反击开始了,而且在四条进攻线路中,蒙古军团单独负责西线进攻。这在总体的战略布局中只是辅助进攻路线,而且有很多繁杂的任务,不过,卫广并不想因此而成为这场战争的配角。在西征中,蒙古军团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并且赢得了广泛的认可。那么,这次,十多万人马的蒙古军团为什么要甘于充当配角呢?

在率军到达了印度河下游入海口附近的时候,卫广就已经考虑好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以蒙古军团的实力,绝对可以在向东南方向扫荡的同时,分兵沿着印度河向东北方向挺进,争取抢在北方的中央军团之前控制整个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是莫卧儿帝国除恒河流域之外最富庶的地区了,整个印度河平原上分布着无数的村庄与城镇,而且这边的气候也很适合农耕。沿着印度河而上,就能到达莫卧儿帝国的腹地。而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萨特杰河是莫卧儿帝国腹地最主要的两条河流之一,萨特杰河上由的拉合尔距离德里不过五百多里,而且一路都是平原,拉合尔本身就是德里的北面屏障,所以,只要顺着印度河北上,攻占了拉合尔,那就打开了德里的大门!

不过,卫广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这个计划,顾成林就率领由南洋舰队临时改编而来的西洋舰队赶了过来,并且带来了皇帝的命令。当卫广一看到这道命令,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显然,皇帝是在为哈烈的那批珍宝担心,所以才会出动整支舰队来负责押送这批宝藏。而这也与卫广的计划没有太大的冲突,本来蒙古军团就要沿印度河而上的,现在舰队赶了过来,那么进攻就将更为顺利了!

如果说,杨天奉在恒河地区与舰队配合进攻的行动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卫广在印度河这边玩的这一手,那就绝对是动真格的了。显然,两名优秀的将军在两个地方几乎同时采取的同一种战术,这已经证明了,在沿内河地区的作战行动中,陆军部队与海军舰队之间的配合将能够极大的提高军队的进攻力量。而且,这将成为今后帝国远征军的一种常用战术,即沿着内河航道进攻,让地面作战部队尽量的在舰队的支援范围之内活动!

卫广与顾成林两人一合计,就迅速的做出了决定。顾成林除了留下一些不太适合在内河航道航行的战舰之外,率领西洋舰队的战舰全部进入印度河航道,而卫广也只分了两个蒙古骑兵军南下,去扫荡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而另外三个蒙古骑兵军则跟随卫广沿印度河而上,在舰队的配合下,攻打沿河的城市与港口!

这一路,蒙古军团与西洋舰队就基本上没有停下来过。虽然印度河流域也是莫卧儿帝国比较富庶的地方,不过,莫卧儿帝国是在十多年前才从帖木尔帝国手里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的,所以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并不稳固。另外,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在两个帝国的强大压力下,跟本就发展不起来,所以这一地区多半都是小城镇与乡村,虽然密度很大,却没有多少地方适合建立防御据点,而莫卧儿帝国部署在这一线的军队也不是很多,大部分又被调遣到了西部的山区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