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第2/2页)

“嗯?”

“儿臣的意思是,可以开通边境的往来通商贸易,将天齐境内的物资,卖给西戎等国。”

顾砚书慢悠悠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西戎不就是要物资吗?

天齐给他们便是了。

只是这物资要怎么给,如何给,给多少,就不是西戎能够决定得了。

“开通往来贸易?”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个回答,的确有些出乎皇帝的预料。

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顾砚书微微点头,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没错,父皇刚刚不是也说,天齐今年,会是一个丰年吗?”

既然是丰年,自然应当是有多余的物资,可以给到往来通商之上的。

当然,除此之外,顾砚书看的,也更加的长远。

不仅仅是今年,还有明年,以及以后的每一年。

待到明年,顾砚书将红薯推广开来之后,天齐境内的粮食产量定然会比往年多上不少。

按照天齐目前的人口数量,定然会有不少剩余,若是往来商路打开,届时这些多余的粮食,也都有了去处,倒也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届时顾砚书的快递业务,想来也可以到达一个新的高峰。

想到这里,顾砚书便更觉得,应该做好皇帝的思想工作,让其同意自己的提议。

然而还不等顾砚书开始第二轮劝说,便听到皇帝略微带着一丝不确定的疑问:

“西戎那边……能同意吗?”

一听此言,顾砚书便知道皇帝心中应该是有所意动了。

否则皇帝不会问西戎会不会同意,而是会直接说出天齐不愿意与西戎通商的一二三点理由出来。

顾砚书顿时精神大振,立刻便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精神,开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西戎不同意?西戎凭什么不同意?”

“战事一起,百姓便会流离失所,沙场上也会洒满将士们的鲜血。”

“想必除了父皇之外,百姓们也同样不愿意面临战争,天齐的百姓如此,西戎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现如今西戎点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遭遇了蝗灾,今年颗粒无收,无粮过冬,但现在天齐愿意提供粮食,他们为何还要起兵?西戎的百姓能答应吗?”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一番话,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之上。

旁的不说,就说十七年前,西戎的那一场背水一战。

在秦戮的手札之中,天齐的确是损失惨重,但西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那一场战事之中,西戎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大帅,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

甚至直到现在,西戎直天齐境内,当初被西戎所攻占下来的城池,都还有一种说法:

在他们脚下的土地上,不知流过了多少人的血液,又不知有多少人,无法回到自己的故土。

十七年前,西戎起兵,是走投无路,是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无论西戎朝堂之上的人是如何作想,至少这是他们对外明面上的说法。

而今天,西戎又在重复着十七年前的历史。

天齐却可以主动给西戎提供另外一条路。

若是西戎执意起兵,不仅不占理,更无法说服西境内所有百姓以及将士。

这个时候,皇帝又提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但西戎等国,早就已经习惯了掠夺。”

皇帝一句话说的语焉不详,但顾砚书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习惯了掠夺,就代表了习惯了不付出任何代价,便从天齐境内抢夺物资的行为。

现如今天齐提出往来贸易,就代表着他们再想要拿到物资,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转变,的确让人无法接受。

只不过,对于顾砚书来说,这却并不是什么难题。

只见顾砚书想也不想便摆了摆手:

“这个简单,到时候和他们讲讲道理,他们会听的。”

讲道理?

若是能够与西戎这些野蛮之国讲得通道理,天齐的边疆又何至于动荡不安?

皇帝想也不想便要反驳,却见顾砚书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面色稍稍变化了些许,而后加上了一句:

“儿臣刚刚忘了说,若是寻常人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不愿意听,便让王爷亲自带上十万将士,去西境同他们讲一讲,总是能说通的。”

皇帝:???

让老三去,还要带上十万将士?

老三媳妇儿,你自己扪心自问,你这是让老三去讲道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