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第3/4页)

“那王妃呢?写了什么?”

“这可不能告诉王爷,毕竟说出来,可就不灵了。”

谁知道向来对秦戮有问必答的顾砚书,这一次却对他眨了眨眼睛。

顾砚书不愿说,秦戮也不追问,只伸手揉了揉顾砚书的脑袋:

“时辰差不多该去摘星楼了。”

谁知道对于秦戮这样的态度,顾砚书又有些不依了:

“王爷就真不想知道我在花灯上写了什么?”

秦戮放在顾砚书脑袋上的手顿了顿,略微思索了片刻:

“应当是些祈祷平安顺遂的话吧。”

“王爷怎么猜到的?”

“因为王妃与本王,本就是同一种人。”

不信鬼神,有什么想要的,自会自己去争取,不会将希望寄托于这些希望缥缈的许愿之上。

这下顾砚书是彻底没话说了。

要按照顾砚书以前的性子,恐怕就连祈祷平安顺遂这样的话,也不会去写。

但是经历了末世,又经历了死后穿越这一遭,顾砚书心底到底还是对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多了一丝敬畏。

在放花灯之前,几经犹豫,还是写上了心底的这一愿望。

至于再多的,就没有了。

待到两人到摘星楼之时,楼中已经挤满了想要观看烟花的人。

除夕之夜两人便约好了元宵来看烟花,秦戮自然也早早地便在顶楼的位置订好了一个最适合观看的位置。

楼里的伙计刚带着两人走近预定好的包间,窗外便传来了一阵破空之声。

寻声望去,第一朵烟花已经在夜空中绽放而开。

随后,夜空中便逐渐被密密麻麻的烟花所铺满。

就如除夕之夜秦戮所说的那般,今日的烟花,看着更加漂亮盛大,比除夕之夜,也整齐了不少。

“与除夕之夜都是百姓自己燃放烟花不同,元宵夜的烟花,都是由朝廷统一燃放。”

“嗯?”顾砚书侧头看向秦戮,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典故不成?

注意到顾砚书的目光,秦戮微微顿了顿,随后便继续开口:

“这是皇祖父定下的规矩了。”

虽然秦戮不善言辞,同样也不擅长讲故事,但顾砚书还是听明白了其中的历史。

在天齐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接连十年,一直吃败仗的经历。

那也是天齐最危急的十年,版图一缩再缩,最后只剩下了如今的一半。

眼见着敌国剑指京都,天齐即将亡国。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天齐出现了一名才能惊世的将领。

如同现在的秦戮一般,横空出世。

那是那年的新科武状元,自行请缨出战。

当初的皇帝也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应了他的要求。

谁知道这位将领却以破竹之势,接连赢下了两场最为关键的战争。

报下了天齐的京都不说,甚至还收复了一座已经丢失的城池。

这两场胜仗的到来,如同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所有百姓以及皇上的心头。

彼时恰逢过年,那位将领在外征战,无法回京与家人团聚。

于是皇上便下令,在元宵之际,在京都放一场最为盛大的烟花。

庆祝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让在外征战的将士们知道,京中的百姓与他们同在。

彼时战线与京都不过咫尺,据说有不少将士,都看到了那场盛大的烟花。

最后也不知是否的确是那场烟花鼓舞了士心,从那年元宵之后,便有接二连三的捷报,从边关传入京都。

失去的城池逐渐被收复,战线也开始逐渐外移,最终天齐迎来了久违的休战期。

也是从那之后,元宵燃放烟花的习惯,便被保留了下来。

起初,这烟花是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到了后来,这烟花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打胜仗时,是庆祝。

吃败仗时,是安慰。

一切顺利之时,是庆典。

有灾难时,便是慰藉。

……

再苦再难的时候,只要元宵这日京中依旧燃放烟花,百姓们心中便依旧会有一股信念在,来年一定可以跨过难关。

所以即使朝廷再苦再难,前些日子户部尚书甚至提出了取消征兵来缩减开支,也不敢提出暂停燃放烟花之事。

因为元宵夜的烟花,早就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精神寄托。

甚至今年因为绍城雪灾的缘故,这场烟花相较于前两年还要更加盛大一些。

顾砚书眼中微微闪过了一丝了然:

“原来如此。”

原本顾砚书在翻看天齐的历史之时,还在心中疑惑,就这么一个摇摇欲坠,经常在被灭国的边沿反复横跳的国家。

是怎们做到每次都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是怎么做到每次眼见着版图都被打得就剩下京都以及京都周边难兄难弟的时候,就如同开挂一般,得到一个如同秦戮一般具有经世之才的将领,威慑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