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2/3页)

贺三当初给贺家二老说来府城时,也只要了七天的时间。

去掉在路上和考试所用的时间,现在也就剩下了两天,自然是不能等到放榜了。

最终贺三到底没有等到放榜的结果,便匆匆上路,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后,贺三先是交了一贯钱给贺家二老,平了这七日不在家时,贺家二老因为做多出来的那些农活心底的怨气。

后来也不忘去学堂向夫子报平安。

这个时候,夫子却直接问贺三,他对以后有如何打算?

贺三当时还有所不解,但是却被夫子接下来的一连串问题给问蒙了。

童生试尚且可以用瞒的方式参加,但童生试之后呢?

乡试与会试应当如何?

先不说会试,就说这乡试,便需要去省城参考。

现在贺三想要去府城一趟尚且如此费力,届时去省城岂不是更需要谋划?

还是说待到贺三考取秀才之后,能够让贺家二老转变态度?

转变态度?

贺三知道这无异于异想天开。

贺三不是突然变聪明的,他的聪颖,从幼时便有所显露。

当时便有不少人同贺家二老说,将贺三送去学堂,说不定能有大作为,到时候他们只管等着享福便可以了。

贺三清楚的记得,贺家父母听到旁人这样的说的时候,脸上非但没有一丝喜色,甚至还会隐隐透出一丝愤怒。

回到家中之后,便会责打他一顿。

说他不知谦虚,半桶水响叮当,有些本事便喜欢向旁人炫耀,简直不知所谓。

儿时的贺三尚且不知这是为何,只能凭借着本能,越来越沉默,在外人眼中表现地越来越木讷。

到了后来,便没有人再说过类似于“贺三以后一定能大有出息”这样的话了。

渐渐长大了,贺三便明白了,父母并不愿意看到他优秀的

模样。

虽然不知道父母为何会有这样的思想,但贺三也学会了藏拙。

也是因为这样,贺三明白,若是让贺家二老知道自己考取了秀才,他们的态度恐怕不会有丝毫改变,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想到这里,贺三原本因为参加府试而雀跃不已的心也瞬间平息了下来,整个都如坠冰窟。

没错,现在一个童生试尚且如此艰难,日后又当如何?

府试尚且能够通过夫子的帮助拿到户籍,乡试、会试,哪一场考试不需要用到户籍?

到时候他又应该如何拿取?

贺三知道,如果想不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么秀才,或许就是他这辈子的终点了。

温清霄原本因为贺三顺利参加府试而略微有些舒缓的神情,看到这里时,眉头又直接紧皱了起来。

连忙向后面翻了翻,想看了一看后面贺三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谁曾想一翻直接翻了个空,后面的内容,厉王府上的说书先生还没来得及整理呢。

反而是温清霄手中略微有些急迫的动作,惹来了顾砚书的注意。

“咳咳,”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温清霄连忙放下手中的话本子,开始找补起来,“这贺三的经历,当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贺三的确不容易。”

顾砚书回忆了一下前面的情节,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难得见到顾砚书一面,温清霄干脆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不知这说书先生这样的设定,有何寓意?”

有何寓意?

这个问题倒还真是问到顾砚书了。

这能有什么寓意?

无非是大男主升级流爽文惯用的先抑后扬的套路。

男主前期越惨,经历越曲折,越能体现出其功成名就之后的爽感,以及打脸炮灰时的快感。

但在看到温清霄这一张皎皎如月,霁月清风的面庞时,顾砚书又觉得这样的回答似乎显得过于肤浅。

思索了半晌,到底从脑子里面扒拉出来了一个够高大上的说法:

“大抵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吧?”

温清霄刚刚不

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随口一问,没想到居然会从顾砚书口中得到这样的回答。

当即神情一震,缓缓重复着顾砚书的这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温清霄这番模样,倒是让顾砚书意识到了。

这位霁月风光的温六公子,人生似乎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年少成年,却突逢变故,仕途受阻,就连婚姻也遇到了波澜。

这么一看,孟子的这一番话,似乎也能够用在温清霄的身上?

抬眼,果然看到了温清霄大受震动的模样:

“殿下一番话,如雷贯耳,让温某受益匪浅,还请殿下受温某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