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拥立(第3/4页)

太子却很稳得住,上前一步,手按在公孙佳的肩膀上,对靖安长公主道:“姑姑,别哭,我们都会好好的。”

长公主哭了起来,燕王是哭不过她的,顺势收声,一抹眼泪,还是拿出在宫门口的说辞来:“大哥,外臣领兵在京师纵马又闯宫城,他们真的不是要谋反么?纪氏世受国恩,却不思效忠,纪氏为一己私力坑害安国公,纪宸虐待部下将领,刻薄寡恩,有功将世之遗孀遗属食不果腹,他们家的狗吃的却是肥肉!大哥,你还要护着他们吗?”

章晃也为亲爹帮腔,他说又都是纪氏的“不法事”:诸如安排自己的门生、家奴做官,排挤名士、清流。在表功的时候给自己人更好的待遇,为“杀良冒功”的师括等人掩盖。又谈到了“贪墨”,克扣部下军饷、吃空饷……

活把太子架到火架上烤着了!

太子不喜欢纪氏,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顺着燕王的话往下讲,讲了,就等于他站队了纪氏。而燕王之前挑拨得也够厉害的,非常的杀人诛心。

朱勋没有很明确地站在靖安长公主一边喝骂,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纪氏太恶心人了,朱勋自己就吃过纪炳辉的挤兑,要是让纪炳辉得势,那大家还能好?但是他又不大看好燕王,燕王之所以是现在才跳出来,富贵险中求,可见之前他的声望、能力并没有达到太子的水准。

朱勋道:“燕王说话小心些!请殿下给咱们一个章程,咱们也好安下心来发送了陛下!”

公孙佳眼前一黑,没想到朱勋在这个时候拖起了后腿!她明白朱勋的意思,燕王咱们其实是不很待见的,但是太子你,是不是得给咱们一个承诺?一个让整治纪氏的承诺?

这个时候跟太子谈条件?

赵司徒也呆了一呆,站出来说:“燕王、征北,你们两个闹够了吗?陛下英雄一生,你们竟在这个时候生事,还想闹多大的笑话?”他比朱勋明白得多,当然是希望朱勋能快速地把条件谈下来。但是,朱勋话说完了,太子还没动,他就不能让事情变成笑话了。

章晃则是发现了机会,因为无论是靖安长公主的大骂也好,朱勋的谈条件也罢,都没说纪家好话。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可能不妙,但是他父子是有军中势力的,还能一博如果什么都不做束手就擒,接下来就只好由着太子作践了。他也想要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条件,至少把事情摊开了讲!

此时拿下纪氏,他在军中的势力就能与老贺州系的平起平坐了。太子为了江山稳固,也不能马上就对他发难,那他就更有机会了。太子自家后院可不太平,儿子们必有一争,他或可渔翁得利。

章晃道:“司徒!阿翁走了,要让他走得安宁才是。只为了粉饰太平,就假装无事发生,以致歹人得势、祸乱国家,那才是天大的笑话!我们只求一个公平!阿翁在世,我们自们就求阿翁决断了!”

公孙佳急得要死!不为章晃,而是为这些贺州功臣!现在真不是谈条件的好时候!无他,纪氏在军中的势力还在!纪炳辉还在外面!就算太子说了,现在要纪炳辉去死,你猜,能不能成?

公孙佳当机立断站了出来,说:“想要个说法的心我都懂!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却让太子来断案!能断你们的只有天子!陛下已经归天了!如今你们如今混乱,可见国不可一日无君!”转过身来,对着太子跪下,“请殿下即位!以澄清天下!”

她跪下之后,黄喜跟着就跪:“请殿下即位!”

赵司徒等人见状也跪下,钟家人更不用说,一齐跪请。接着是贺州勋贵与宗室都醒过味儿来,哪怕旁边站着燕王及其甲士,宗室、公卿们仍然是请太子即位。纪宸等人也一同跪下,声音喊得还挺大。

公孙佳放下心来。

眼下贺州勋贵其实是看朱勋的。因为钟祥过世了之后,钟源又出了意外,所以没有能够顺利地成为贺州功臣们的领袖。而她公孙佳呢,根基还太浅!朱勋是郡王,几十年的老将,是长辈。功臣家的纨绔二代、三代们那些服公孙佳的,见到朱勋也都怵。他们更不会完全地服从靖安长公主了。所以长公主也只有骂燕王的份儿,干不了别的。甚至靖安长公主,都不能不认为朱勋说的没道理。

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跪下之后没能带动贺州勋贵,则太子就有可能被暂时逼到纪氏一方去了。现在,最好!

此时,郑须又与皇后赶到了,公孙佳发现他们是被自己的人围随护送来了。皇后已经从“公孙佳真的会杀人”的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可以说几句场面话了:“大事已定,国家又有君王、丧事也有了主人,我就可以放心了。你主持吧!”

太子召来霍云蔚拟旨,先是皇帝的丧事,让赵司徒牵头、朱勋为副,主持丧事的事宜。然后是改称呼,皇后成了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