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天灾实人祸(第2/3页)

老者犹豫了下,才接过瓷碗,眼泪扑簌簌的滴了下来。

“几位……真是活菩萨啊。”老者哽咽道。

李沧海叹了口气,说道:“老丈,你之前说庄稼收成不够交租,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沧海有些不解,按照他所知,大唐百姓只要上缴赋税即可,可未曾听过还要交租。在他的印象中,这交租都是从地主乡绅那承包土地之时,才会交租。

“唉……。”老者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这里的田地,都被县令勾结乡绅给骗了去。本属于我们的田地,而今都成了乡绅所有。”

李沧海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大唐的土地制度。实行的是均田制。

意思就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向农民授田。

唐朝授田是按户口所授,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人数越多,分到的田地也越多。

不过,授田是有年限的。

男性农民百姓自成丁伊始,从国家分到土地,到六十岁则必须把土地还给国家,其使用权限为四十二年。

但用来耕种的田地,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继承的。叫做‘永业田’,另一类不能不继承的,叫做‘口分田’。

两类的区别就在于,‘永业田’是不被国家收走,‘口分田’则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

大唐前期,耕地只可以出租,是不允许买卖和抵押的。

但自天宝年间起始,大唐的土地制度,就由均田制。变成了租庸制。

买卖和抵押,也都变得合法。

由此,则出现大量的土地违法案件。

一些不良乡绅,则会勾结官府。对百姓许以重金收购,待拿到田地契约之后,则更改收购账目。

如此一来。百姓卖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只拿到寥寥无几的钱财。

为了生存。百姓只得再从乡绅手中租借土地。

然而,乡绅租借土地。自然不会便宜。

老百姓不仅要上交赋税,还要给乡绅上交租金。

这就使得原本就生活拮据的百姓,变得更加贫穷。

这老者所在的桑山县便是如此。

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乡绅与官府相互勾结,致使土地全部落到了乡绅手中。

沉重的赋税,加上无良乡绅漫天要价的租金,压得百姓苦不堪言。

听完老者说完,李沧海才逐渐明白,为何这里的蝗灾会如此严重。

原因皆是由三年前而起。

三年前,这里蝗灾并不严重。

不过,那年朝廷对南诏用兵,增重了赋税。

不仅如此,乡绅的租金也随之上调。

百姓们交不起租金,只得用粮食抵账。

如此一来,百姓们就没有了食物。

为了生活,百姓们开始捕食鸟雀,青蛙等蝗虫天敌。

时间一久,此处的生态链便遭到了严重破坏,蝗虫没有了天敌,便开始泛滥成灾。

李沧海将自己所想对众人说了一遍,起初众人也无法理解生态链的概念,李沧海耐着性子给众人解释了一番,众人才恍然大悟。

“沧海,你说的这个‘生态链’,不就是阴阳五行吗?五行之间相互制衡,才能保持阴阳不变。”狄晴歪着脑袋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是如此。蝗虫之所以会泛滥成灾,便是失去了制衡之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些都非常重要。”

“如你所说,这蝗灾并非无法可解了?”李倓摸着下巴,沉吟着说道。

“据我所知,蝗虫乃是干旱之时,才会出现。正所谓‘旱极而蝗’,越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就越发有益。若想解决蝗灾,则必须从环境着手。”李沧海站起身来,他走到屋檐下,伸手接了下从屋檐上落下的雨水,说道:“首先,就是要改变这干旱的环境,仅仅靠雨水是远远不够的。”

李沧海沉思了片刻,对那老者问道:“老丈,不知这附近可有河流?”

老者早已被李沧海说的云里雾里,他无法理解李沧海所说的‘生态链’,也不懂狄晴说的阴阳五行,但他听明白了李倓问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这蝗灾是有可能解决的!

“有,有,有!”老者抱着瓷碗,忙说了三个‘有’,他说道:“山桑县内有一条涡河,是淮水分支,从未旱过。只是,涡河距离此处,尚有数十里远。”

“沧海,你不会打算从涡河引水至此吧?”狄晴狐疑地看着他,问道。

李钰也跟着问道:“先生,难道就没有可以立竿见影,立即除去蝗灾的方法?”

李沧海闭上眼睛,仔细地在脑海中搜寻着相关方法。

前世之中,他确实读到过相关书籍,不过那时也只是穷极无聊,才随便翻看的一些,并没有太过在意。

不过,在融合了这具身体的灵智之后,他的记忆变得更加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