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兵事生财 处处不平(第3/5页)

到了现在,刘福来的心里面倒颇为看得开,从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上自请到南京镇守太监,这已经是自请贬职,过清闲日子的态度,此番被削职为民,本以为要凄凉老死,谁想到李孟居然是给他养老。

孤苦一生的刘福来有李孟这样的态度,自觉得人生并不虚度,对失掉南京镇守太监官职这件事,反倒是看的淡了,来到胶州,李孟亲自过来迎接,完全是子侄礼做派,老太监更是觉得心怀大畅,这被陷害的事情完全是抛在脑后。

李孟这边讲起最近发生的一切,老太监的见识极广,马上就是前后联系了起来,不过他心中却没有什么怨言,只是笑着给李孟讲明此事。

可李孟听到刘太监的分析却极为的惊讶,心想不过是财货之事,双方讨价还价,而且还是自己和矿监丁旭之间的矛盾,怎么会牵扯的这么广,居然让一方的镇守中官去职,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李孟说出自己的疑问之后,刘太监在马车里面呵呵的笑起来,听起来就好像是和自己毫无关系一般,笑完了才缓声的解释说道:

“你是个武将,哪里知道我们宦官的心思,天下间像咱家这么运气好,有人养老的毕竟是少数,其余的没有子女亲眷,也就是把心思放在钱财之上,你动了他的财源,他怎么能不想尽方法和你做对。”

李孟在马上欠欠身,郑重的开口说道:

“本是侄儿的小事,没有想到却牵连到伯父身上,真是过意不去。”

刘太监又是呵呵的笑起来,轻松的回答说道:

“无妨无妨,咱家倒是感觉因祸得福了,有你这般心意,官职权势什么的,却也不那么重要了,倒是有件事情要问你,那矿监丁旭你要如何的处置呢?”

李孟沉吟了下,缓声说道:

“这丁旭倒是有几分胆色,做事也算是果决狠辣,莱芜冶铁所在他的经营之下,这样的年景,居然还能维持。而且他手下的铁匠和矿工,尽管我这边开出高价,可也不愿意过来,这收拢人心也有些本事,我想……”

他的言下之意以刘太监这样的头脑,自然是能想明白,说了这么多赞扬的话语和丁旭的优点,想必有收在自己手中使用的意思,可天子家奴,其他人怎么敢用,这件事情稍微一发挥就能上升到谋逆大罪的高度,刘福来也觉得有些不妥,刚要开口劝说,却听到耳边一阵劈哩叭啦的响声,接着就是锣鼓喧天,说话也听不清楚了。

有那嗓音嘹亮的家人在那里扯着嗓子喊道:

“恭迎老太爷回府!!”

马车已经是停下,李孟翻身下马,有一名家仆把包上棉布的木凳放在马车边上,那名车夫身子闪在一边,把车厢的帘子掀开,刘太监身上穿着的富家员外的那种绸面棉袍,看到外面声势如此的浩大,倒是吃了一惊。

加上那句“恭迎老太爷回府”,这时候刘福来只觉得心中千回百转,看着车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有些身份气派的角色,可此时都是笑脸恭迎的,李孟站在车下,刘迁要过来却被李孟笑着推开,他要亲自搀扶。

从胶州营的人到南京那客栈里去接他,到这一路上的游玩,尽管胶州营的人恭敬无比,可刘福来还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态度,除却刚开始的惊愕,其余的时间很是淡然。

但来到胶州,李孟先是执晚辈礼迎接,然后又有这番的阵势,至此为止,老太监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是烟消云散,剩下的就是心潮澎湃。

“伯父大人,这都是小侄的属下,过来迎接您老,侄媳在内宅,咱们家宴时候再相见。”

被李孟搀扶下马车的老太监却没有回答,嗫嚅着说不出话来,也不顾得什么长辈的仪态,另一只手不住的抹着眼泪。

老太爷回府,像是周扬、宁乾贵这样的核心人物都是要上前请安问好,亲兵营的王海、马队的汤二,各营的千总,以及灵山商行的侯山都是依次过来请安问好。

刘太监真正的失态了,要和从前,秉笔太监和南京镇守太监出身的刘福来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所谓的宰相气度,在这些人面前自然是应对得体。

可现在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只是抹眼泪,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刘福来从云端突然跌下,心态凄凉,此时是却有如此的敬重和亲情,这种大起大落的感觉实际是让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边上早有下人递过一方手帕,刘福来也是意识到自己失态,取来手帕在眼眶处擦了擦,自嘲的笑道:

“这人一老朽,总有些妇人模样。”

缓了口气,侧身对身边的李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