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碎叶风云(十三)(第5/7页)

“殿下,我想问一下,亲王抓到的大唐使者是不是叫崔曜?”

“是又怎样?”阿古什一下子坐直了,盯着穆塔道:“难道你认识他?”

穆塔苦笑了一下,“实不相瞒殿下,这个崔曜我在长安时认识他,后来又在碎叶时遇到他,和他一同来拔汗那,我并不知道他是大唐使者,但我却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真实身份?’阿古什忽然有了兴趣,“你快说,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殿下,他就是大唐前相国崔圆的孙子,在他大唐他从小被誉为神童,此人看似老成,其实他的年纪只有十六岁。”

“原来是这样。”阿古什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他背着手走到帐门前,远远地望着崔曜的营帐,忽然笑了,“十六岁就能代表大国出使,不简单啊!哈里发一定会对他非常感兴趣。”

“还有你。”阿古什又回头看了一眼穆塔,微微一笑道:“既然你肯为他千里奔波,说明你们的交情不错,你就留下来替我照顾他,并教他大食语,他日我必有重谢。”

穆塔大喜,他恭恭敬敬磕了头,“我愿为亲王效力。”

……

第二天一早,队伍又再次出发,从哈马丹到巴格达有宽敞笔直的道路,一行人只走了三天,便抵达了阿拔斯哈里发帝国的都城巴格达。

巴格达在阿拉伯语中是天赐的意思,愿来是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由第二任哈里发贾法尔耗时四年修建,巴格达是内外政治影响的产物,伍麦叶王朝的中央虽然覆灭,但它辽阔的帝国疆域中仍然有激烈的反抗者,这种情况下,大马士革显然不合适作为新王朝首都;其次阿拔斯哈里发三十几岁死于天花,他的突然逝世使王朝的继承出现了激烈的斗争,阿拔斯的弟弟贾法尔先后杀死叔父阿卜杜拉和呼罗珊的领袖艾卜·穆斯林,夺取了王位,但同时也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而阿拔斯王朝最初的都城库法就是反抗者的聚集地,为此,贾法尔必须寻找新的都城,他寻找了很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巴格达。

巴格达最初的名字叫和平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在修建后的短短几年内,它便成为那个时代的三大宏伟的都城之一,长安、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阿拔斯帝国疆域极为广阔,遥远西方的黎波里,还有东方的吐火罗、信德,统治这个万里疆域的中心,就是巴格达。

阿古什的军队在城外驻扎,他只带了一百多名侍从,带着崔曜走进了这座繁盛一时的阿拔斯帝国的都城。

这是一座圆形城池,故巴格达又有团城之称,分为内城和外城,都是清一色地用砖砌成,在内城中还有紫禁城,城墙高耸入云,和长安宫城坐北向南不同,哈里发的宫殿位于整个都城的中心,它也是一个圆形的宫殿群,和内城、外城一起构成了三个同心圆,以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通过四个宫门向外辐射,形成了四条笔直的大街,仿佛车轮的辐条一样,射向帝国的各个角落。

崔曜是从正北面的城门进入了城池,喧闹和吵嚷之声扑面而来,大街上人流如织,一队队的骆驼从身边经过,街道两边站满了小商贩,他们热情似火地向行人推销商品,远方有贩卖奴隶的巨大木台,隐隐可以看见从下埃及贩运来的黑奴正在被拍卖,它的旁边有宏伟的清真寺,圆形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这里是外城,是普通巴格达人和外来商人居住的地方,住有三十万人,这里蕴藏着巨大商机和财富。”穆塔用简单的阿拉伯语向崔曜介绍这个宏伟的城市,现在他正式成为了崔曜的管家和随从,这位粟特老商人将他家族的未来都押在了这位年轻的大唐贵族身上。

除了人口众多和建筑宏伟,这里的人文风俗和他们经过的其他大食城市没有什么不同,崔曜并没有感到什么惊奇,他倒是对这里宏伟的建筑十分感兴趣,总忍不住拿它和长安相比,虽然它和长安并称为天下‘人城’,但无论是它的规模和人口都比长安逊色得多。

听了穆塔的介绍,崔曜笑了笑问道:“大叔似乎对这里很熟,从前是否经常往来于此?”

穆塔呵呵一笑,“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五年,在西面的街区还有我的一处房子,现在空关着,有机会我带你去看看。”

约走了五里,他们又进入了内城,内城是阿拔斯王朝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各个官署的集中地,和外城的杂乱相比,这里的建筑就显得整齐有序得多,一座座小城堡似的私宅毗邻而建,屋顶大多数是伊斯兰风格的圆形,道路宽敞、行人十分稀少,偶然有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从街角驶过,远方可以看见一座座宏伟的建筑,或者是帝国图书馆,或者是帝国税务总署、或者就是清真寺。